科波拉:从来不用镜头去强调个人风格
标签:
电影艺术导演风格探索教父文化 |
英国导演丹尼-保尔似乎格外幸运,他凭一部成本仅1400万美元、完全由印度无名演员出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斩获8项奥斯卡大奖,堪称影史传奇。前几天,他在上海与中国电影人交流时,忽然提到自己的偶像——美国著名导演科波拉:“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从来不用镜头去强调个人风格,但影片却总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阿尔帕西诺扮演的第二代教父。)
我以为,丹尼-保尔这个评论讲得很到位。靠镜头去强调个人风格的导演不算少,但是像科波拉那样不强调个人风格,却获得成功的似乎不多。科波拉
科波拉最为世人称道的电影是《教父》三部曲,它们可以说是他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仔细想想,从导演角度来看,他关注的重点似乎就在于顺畅地讲黑帮故事,将柯利昂这个意大利家族的兴衰史展现在观众眼前。他运用了闪回、倒叙等镜头,但是运用得顺畅自然,恰到好处。
不客气地说,同样身为国际大师级导演,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格外讲究镜头的个人风格,奈何他的电影节奏缓慢、支离破碎,晦涩难懂。我曾经耐着性子看完他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放大》,最终依然莫名其妙。别人的影评我也参考阅读过,但是依然不能领悟其电影有何微言大义。
安东尼奥尼电影的个人特征十分明显,他的资格比科波拉老(前两年以94高龄去世),但就整体艺术成就而言,我认为他不如科波拉。当然,推崇其艺术风格的观众和电影人也不少,或许我对他的风格缺乏了解?我承认,我偏爱科波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