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

标签:
经典影片钢琴人生哲学文化 |
钢琴天才1900眼神纯净,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弹琴没有乐谱,完全是跟着感觉走。也许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缘故,他手指间流泻出的美妙旋律,深深感动了许多旅客。
与黑人爵士乐大王“飙琴”获胜之后,1900名声大噪。那些由古老的欧洲大陆移民美国的旅客,更是对他“惊为天人”。唱片公司老板看到了他潜在的商业价值,于是要他的朋友鼓动他制作唱片专辑。
录制唱片那天,1900在船舱里凭着兴趣自由弹奏钢琴。蓦然,透过圆圆的舷窗,他看到一个少女清秀的侧影。他的手指变得轻柔、徐缓了,旋律自然也更加柔美、抒情。那金发少女在舷窗边缓缓走动,1900的眼光追逐着她,手指灵巧地滑过琴键,琴声如泣如诉,婉转悠扬。
那女孩走近舷窗,似乎向里窥视,原来她是借着舷窗照镜子。1900却因为与他的四目对视而激动,他尽情弹奏,手指下的琴声格外优雅真挚,柔情似水,毫不掩饰地流露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愫。
简直是天籁!唱片录制得非常圆满,这首曲子后来被命名为《1900's Theme》。唱片商和朋友都十分欣喜。1900却执意要去船舱寻找那位金发少女,待他看到少女酣睡的样子,却不敢靠近。几天后天降一场大雨,1900在甲板上遇见那少女,本想凑上去说句话,却阴差阳错地失去机会。邮轮如期抵达纽约的港口,兴奋的旅客呼唤着奔向新大陆。1900眼睁睁看着金发少女走下船,消失在人群里……他的眼神流露出失望与怅然。
一直有朋友鼓动1900走下邮轮,到美国去发展,他没同意。这一次他开始犹豫了。经朋友麦克斯等人再三劝说,他终于决定下船试试。那天他身穿朋友送的大衣,头戴礼帽,缓缓走下舷梯。许多人都在注视着他,仿佛这是重要的历史时刻。
在向下的舷梯走到一半,1900忽然停住脚步。他抬起头来,静止不动。我们从电影镜头中看到一片苍茫,纽约成片的高楼大厦扑面而来,令人眩晕。
(美国纽约的高楼大厦。这是我今年3月从纽约帝国大厦楼顶拍摄的镜头。)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 ? 我能看到吗 ? 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
事后与朋友麦克斯聊天时,1900说:“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独特的人生经历,必然有独特的人生哲学。1900说,“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 ”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
1900终于留在Virginian号邮轮上。直至邮轮行驶数十年后因高龄而报废。邮轮爆炸解体之前,朋友麦克斯找到他,要他赶紧到陆地上去。他坚持不下船,要与船同归于尽。
麦克斯放弃了劝说。1900最终与邮轮一同葬身大海。这位钢琴天才不能选择生,但能够选择死。邮轮是他的摇篮,也是他的坟墓,它承载了1900全部的人生。
邮轮空间有限,1900却好像比别人多生活了几辈子。他的人生哲学、他的艺术形象已经超越邮轮,给我们这些观众带来无穷的启迪、无限的遐想。《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值得反复观赏,不仅故事情节、演技吸引人,就是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谱写的乐曲,也值得反复欣赏,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