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传说
标签:
文成公主庙唐蕃古道佛像金城公主玉树炎黄地理旅游 |
分类: 乡土Country |
图文/本刊首席摄影师 王牧
http://s3/middle/6003c23et89304e529c22&690
公元641年,一名年轻的唐朝女子在数百名侍从的簇拥下,从长安城南门出发去逻些,远嫁给一个名叫松赞干布的吐蕃赞普。她本名李雪雁,以“文成公主”名垂青史;她出嫁时所经之路为汉代开辟的汉藏通道,后因她而以“唐蕃古道”闻名于世。
2010年4月14日,玉树的一场大地震,使唐蕃古道在这里遭受重创。
我是在2005 年7 月重走唐蕃古道之时经过玉树的。沿着唐蕃古道,翻越巴颜喀拉山,继续南行,一块小小的界碑告诉我,这里已是玉树的地界了。
玉树,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名字,文成公主一行曾在这里停留两个月或者更久,很多关于她的故事一直在玉树藏族人中口口相传。“她不是人!她是个神女呀!”七月间一个灿烂的午后,一位藏族老人坐在玉树草原上的帐篷里用浓重的藏语这样形容文成公主。我的翻译是他的孙女普措卓马。老人的帐篷支在玉树草原一道地势颇高的山坡上,透过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可以俯视整个玉树草原上星罗棋布的各式帐篷——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玉树赛马节了。普措卓马说他爷爷是《格萨尔王》说唱艺人,上世纪70 年代还曾到北京演出过。老人为我表演了《格
萨尔王》片段,普措卓马说:“你要是不打断他,他能唱三天三夜!”
我从中原一路走来,逢人便问:“文成公主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很多汉人答不上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文成公主是谁。但是进入藏区,似乎每一个藏族人都非常崇拜文成公主,并且都能讲出一段文成公主的故事。“她是圣女!”老人自言自语, 普措卓马在一旁逐句翻译,“她路过玉树的时候,山上留下了天然显现出来的佛像,在子琼沟她的娃娃死了,为了使娃娃永存世间,她在娃娃的胸口上放了一块白色的石头,后代的人要画壁画,用了这块石头,后来石头就不见了……”老人的故事颇具神话色彩,他说的天然显现出来的佛像正是文成公主庙里的那几个巨型浮雕,这还要从一段流传在当地藏民口中的传说开始讲起。
http://s9/middle/6003c23et8930505b67e8&690
相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扎陵湖会面之后,一路上翻过了雄伟的巴颜喀拉山,跨过了激流滚滚的通天河,来到玉树境内的子琼沟。子琼沟佛塔,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青海震区文物情况调查显示,今年4 月14 日的地震造成子琼沟佛塔塔身产生裂缝,顶部坍
塌,令人十分惋惜。
当年,文成公主为自己的一行人马能够平安地通过天然屏障巴颜喀拉山和亘古天堑通天河而高兴,她认为这是神仙帮助的结果。自小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神仙的虔诚,亲自率领工匠,在子琼沟的岩壁上刻下了数十尊佛像和许多佛塔。传说文成公主的这一行动,大大感动了巴颜喀拉山的山神和通天河中的龙王。第二天,当文成公主登上子琼沟山顶时,突然受到山神和龙王极不寻常的欢迎。山神砍来桦柏,编织成道道霓虹彩门,飞架在勒巴沟之上;清理山路,采来鲜花,铺成绿荫大道直通山下;路上摆满金盆银鼎,燃起堆堆桑烟。山神率领千禽百兽夹道欢迎;山下,龙王搭篷设帐,杀牛宰羊,备酒供饮,迎候公主。席间,百名龙女轻歌曼舞,为她助兴;沟口,诸首领、众僧侣和无数群众跪立拜迎,就像迎接神仙下凡一般。
我们看到的勒巴沟仍是一千多年前的样子,在沟口,有一座颇为老旧的藏式佛塔,佛塔的外表有些斑驳,塔基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玛尼石。透过舞动在半空中的经幡望过去,旁边的一小块田地上有一对藏族夫妇赶着两头牛耕地。丈夫说:“这塔很早就有了,文成公主来过这里,那边的磨房就是她做饭的地方。”他的妻子带着我去磨房,那是一个建在河边的低矮屋子,人进去都要低头弯腰。屋里有一个很大的石磨,用来磨青稞;屋外有一套完整的水动力系统,打开木制闸门,河水的流动力推动石磨吱呀呀转动起来。
http://s16/middle/6003c23et89305258120f&690
进入勒巴沟后,我们沿着山谷的溪水溯流而上。勒巴沟内林木茂盛,幽深莫测,车行不远,便看到一座褐红色、幽静雅致的寺院,规模不大,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文成公主庙”——让人欣慰的是,在这次地震里,文成公主庙完好无损。这座庙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险峻的岩壁,傍临清流见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对灌木滴翠、绿草丰茂、鸟语花香的巴塘山,中间一箭之地,峡谷蜿蜒,砾石遍地。由于勒巴沟环境清雅,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藏族群众历来都把这里视为玉树难得的“洞天福地”。
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天上的菩萨娘娘,公主遗留下来的物件是珍贵的圣物,都想尽办法加以保护。公元710 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唐蕃第二次联姻,金城公主婚配藏王赤德祖赞,中宗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赴藏。路过此地时,发现当年文成公主命随行工匠雕凿的这九尊佛像造型独特,颇为壮观,她便令侍从工匠和当地匠人一起修庙加以保护,并赐名“文成公主庙”。金城公主入藏得子赤松千赞后,于公元730 年又派人来此修建佛殿,并重新雕刻粉饰九尊石佛像,然后在佛殿门旁刻字记载。
从史载文字可知,大日如来等九尊佛像应是文成公主命随行工匠雕凿而成,而佛殿建造者应是金城公主。一千多年来,藏族人民非常敬仰这两位公主的功德,缅怀她们为藏区作出的贡献,千里迢迢来此顶礼膜拜,使这座古老的庙宇至今香火不竭。据说勒巴沟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以来第一次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见藏族人民如此好客,如此热情,深受感动。为了感谢和报答当地藏族人民,文成公主决定在此多住些日子。
http://s8/middle/6003c23et893054301c47&690
公主在勒巴沟逗留期间,亲自制定佛像的尺寸、格局和图案,率领工匠、艺人在沟内悬崖峭壁上雕凿了各种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经文等数十处,大日如来等九尊佛像就是当时雕凿下来的。她还给当地藏族同胞传授了开荒种田、织布、酿酒、歌舞等技艺。人们指着山坡上一块块垄形耕地,说是公主教他们开荒种地的足迹。在庙宇左边的草滩上还留有公主的马石与帐篷遗址。文成公主走后,远近的僧侣和善男信女,纷纷来此瞻仰,膜拜,很多人还照公主的做法,在岩壁上凿刻佛像和经文,久而久之,这里的大部分岩石和石头都被人们刻上了佛像和经文。这些精美的岩画带有浓厚的唐代汉传佛教造型艺术的风格。
在沟内深处数十米高的峭壁上满壁都是玛尼经文。经文有的用古藏文镌刻,有的是古梵文。有的年代久远,饱经沧桑,显得模糊不清,有的则是新近凿刻。除了玛尼经文,还有很多座佛塔和大量的岩画,虽经风雨剥蚀,但笔迹依稀可辨。后来,人们传说,由于文成公主的神奇造化和功德,沟内所有的岩石峭壁和大小石头神奇地出现了释迦牟尼的如意化身和各种佛像、经文,有些佛像、经文肉眼凡胎无法辨认,所以,当地群众不敢轻易动用这里的石头。
据说有一年,从拉萨来的几位传经布道的高僧路过勒巴沟,他们想在此烧水做饭,分头去找几块石块搭锅。可是,几个人跑遍了整个山沟,找遍了每一块石头,都发现上面刻有大小不一的佛像和经文,最后只好作罢。
传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就是在玉树度的蜜月,文成公主也正是在此全面了解了吐蕃人的生活与文化。至今,玉树仍是整个藏区保留藏文化传统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http://s7/middle/6003c23et893055ebc6b6&690
这之后,文成公主一行向唐古拉山进发。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翻越唐古拉山共有四个山口可供通过。1984 年,青海文物考古部门考察唐蕃古道时证明他们是从西面第三个山口,也就是查午拉山口通过的,如今这个山口已经不能通行了。
从玉树向南,到囊谦,之后就进入了现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界。文成公主一行应该也是经昌都入藏,直到逻些,也就是现在的拉萨。
玉树,这个风光比名字更美的地方,这个有着动人故事的汉藏和亲点,定能从地震的阴影中恢复往昔的美好与幸福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