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越青海“三峡”

(2010-05-26 13:46:16)
标签:

土族

平川

断崖

清波

孟达

黄河

炎黄地理

旅游

分类: 边疆Frontier

撰文/摄影 石宝琇

 

http://s5/middle/6003c23et8778d0806524&690

坎布拉·李家峡

15 年前,我曾在寒冬走过一段黄河中游的晋陕大峡谷。若论山川形势,黄河的峡谷的确比不过长江三峡的嵯峨和多姿多彩。但当我来到青海省境内的黄河上游时,15 年前的看法即被推倒。

一早出发,沿着黄河边的路径直到达贵德。贵德,是黄河上游很富裕的县,素有高原“小江南”美誉。这里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不但盛产米粮,还是水果之乡,其中的“长把梨”很有名。

这里的黄河边有文庙和玉皇阁等古老建筑,可能因为偏僻,古老的庙宇并没有受到“文革”大毁坏,一些楼台还保留得比较完整。因为距离城区很近,这里很热闹,不但游人多,当地人来这里练拳脚的、跳扇子舞的、带着孩子玩耍的更多。

 

http://s8/middle/6003c23et8778d3dca0b7&690

贵德大部分人是回民、汉人,还有少数的藏族、土族人。当地人听说我们走黄河峡谷,就赶紧推荐说,黄河对岸有一条沟,叫阿什贡峡谷,很不错,眼下已经有公司要开发了。

李家峡距离西宁200 多公里,在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乡境内。在黄河上游的峡谷当中,应该数李家峡最迷人,因为它有坎布拉。顶着“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两顶桂冠的坎布拉风景区海拔在3000 米上下,紧靠著名的李家峡水库。当我在高山顶俯瞰坎布拉丹霞地貌时,不由得惊叹上苍的神通,竟然能造就如此壮观绮丽的山石画卷。丹霞山由红色砾岩构成,山体如柱如塔,有的就像是神话里的城堡,形态各异。群峰由半山一直延续到李家峡水库的清波里。而山谷的水库清波倒映着魔鬼城一般的悬崖陡壁。

下午来到水库,租船游荡于“江湖”。一路看那水库岸的山崖,就像恐怖的魔鬼世界,随着光线和角度在不断变幻,人们心里也升起幻觉,以为入了梦境。

登船靠岸,行走3 公里,便来到丹霞山深处的阿琼南宗。“宗”为藏语,就是汉语的“峰”。阿琼南宗浑然一柱拔地而起的陡峭孤峰,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阶小径通往峰顶。山势十分陡峭,但经过僧人的修筑,已经没有大的危险了。一路并不觉得累,因为登高望远,景色不断变得开阔。半个多小时后接近山顶,险情出现了。绝壁半腰搭着一架木梯,贴着身子攀过,心里有些紧张,因为这里已经是海拔3200 米了。攀过栈桥,即是一段陡峭的断崖,上面掏挖了仅能搁脚的石窝,而且湿漉漉的,很滑。经过内心一番挣扎,我们咬着牙终于来到山顶。

山顶面积很小,方圆不过30 多平方米。静悄悄,以为是无人之境,进入耸立的观音殿,却见到一位年轻的尼姑在打坐。不敢打搅,我们悄悄地进入殿堂,这里的壁画、塑像都是簇新的。转到殿后的小山包远眺,坎布拉丹霞地貌,山谷中的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和远处的森林一览无余。

 

http://s14/middle/6003c23et8778d983832d&690

尖扎县·公伯峡

继续沿着黄河东行,不出100 公里,便来到尖扎县城以东的公伯峡。如今这也是被水库区淹没的峡谷。天一直下着细雨,远山顶上翻卷着浓浓的烟云黑雾。由于下游有公伯峡水库,路边的黄河好像根本不流动。河水在这里很宽,也很清净。

不久,前面出现一座桥,公路也在此分岔。路牌显示,这岔路是到黄南州的。原来这是一条河的通道——这就是我曾经去过的黄南州隆务河下游。这条河发源于麦秀峡谷,流经热贡藏区,注入黄河。在进入黄河的时候,隆务河特别险恶、狰狞。路很窄,弯曲如蛇,一边是深渊,激烈的白浪翻腾,响声很恐怖。在黑黢黢的悬崖上,有热贡艺术家们浮雕、彩绘的如来巨像,煞是壮观。

顺着黄河东行,便来到循化县境内。循化是中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和土族一样,也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撒拉人务农,种粮食和果树,也饲养不多的牛羊。一路看到农村坐落在黄河谷地的平川上,麦子、油菜已经收割,农民正在场院里脱粒、入仓。而河谷两侧的大山,却是完全裸露的地层原始风貌,橙红、赭红、紫红、绛红和土黄、深黄、浅黄及灰绿、灰蓝、灰紫等复杂极了的色彩,就像是千层的肉饼被拦腰切出断层。有的连绵数里山坡全是褐红色的土崖,还层层叠叠,像是巨龙的鳞片。在一片断崖上,竟然形成一座高耸的“古堡”,就像迪斯尼乐园里欧陆风格古建筑。

走进一家挂了“黄河风情园”招牌的农家院,发现家园后面就是河岸,凭着窗外的围栏,就可以饱览河景。院子地面铺满了彩砖,打理得特别干净。靠河岸一排小房子都是包间,房檐满是精美的木雕,到处还摆放着黄河奇石。我们点了馓子、油枣、凉粉等,还有手抓肉和面条。主人家的姑娘和儿子,眼睛多是灰绿色,皮肤白皙,鼻梁高高。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前苏联的土库曼一带东迁而来。

http://s9/middle/6003c23et8778e66898d8&690

孟达乡·积石峡

原本想去孟达天池,却无意中发现河道如此诡秘曲折、山峰嵯峨的积石峡。积石峡,也叫孟达峡,是古代中国命名的积石山中的峡谷。《尚书·禹贡篇》中记载,大禹治理黄河,开始于积石山。这山,就是指甘青两省交界处的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小积石山北端被黄河拦腰切断,形成一条长约二十五公里的峡谷,这条峡谷就叫积石峡。积石峡两侧山体的岩石是灰青色的,地质学家称其为“二叠纪灰岩”,就像是上苍浇铸的钢铁峰峦。有的棱角分明,像是铁块堆垒;有的毫无章法,倾轧拥挤在一起像是杂物堆或者麦草垛……在这里,就像在翻阅《芥子园画传》,那些山石在这里都能找到出处。古代的文人曾经联想,认为这层层叠叠的崖壁纹路,是大禹凿山导河时留下的斧痕。在黄河上游的峡谷中,唯有积石峡是实实在在的裸石山,而其他的峡多是黄土、砂石和白垩纪的五彩酥松岩层。

有懂画的人看到这峡谷后写道:“我突然想到了石鲁,一个西北汉子,经常处于疯与不疯之间,一枝秃毫的毛笔在宣纸上戳出一些毫无法则的坚硬锐利的线条,这线条蛮不讲理地拥挤在一起,近看什么也不是,待悬之高堂大屋,才看清那里矗着一座山。积石山就是石鲁的画,没有青藏高原悬挂它,它什么也不是。”

http://s10/middle/6003c23et8778ea66ff39&690

黄河穿过积石山,在孟达峡里游荡,于是粗莽狂放的裸山便有了灵气。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滋润了峡谷,使得狭窄的谷底有了孟达乡的居民。孟达乡坐落在孟达天池风景区的出口处。隔河有两座村庄相望。古老的清真寺建在老村里,所有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明清老物事。撒拉族、回族人都进一个清真寺礼拜。

孟达峡里常有“金客子”的身影。当地人把特殊的手艺人都叫“客”,比如“窑客子”就是烧砖瓦的人,“解板客”就是拉大锯的人,“麦客子”就是帮人割麦子的人……孟达峡河段的金砂稀少,虽然能看到最后一道的沙底上浮着亮晶晶的玩意儿,但伸手一撮就啥也没了。一年下来,一个“金客子”能挣到的不过万把块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