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玉门关和汉长城

(2012-11-15 13:17:33)
标签:

丝绸之路

玉门关

汉长城

关隘

烽燧

分类: 青海甘肃宁夏自驾游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玉门关和汉长城

     2012年7月17日我们前往阳关,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及敦煌影视基地。第一个到达阳关,只是在外围照了几张相就走了。继之前往玉门关。玉门关门票40元/人,包括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三个景点,60岁以上半票20元/人,军免。到玉门关的路都是在沙漠戈壁滩上行驶,一望无际的沙漠只有一排汽车踩出的便道,处处让人感到荒漠,凄凉,一直穿越在当年的通关路上。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连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在汉朝和唐朝两次建立。现在的玉门关是唐代玉门关的遗址。玉门关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咏叹之地,唐代诗人王之涣就曾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 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 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 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http://s16/mw690/60034da7hce31197dea9f&690

http://s10/mw690/60034da7hce3119d13539&690

http://s12/mw690/60034da7hce3119fc986b&690

 

http://s2/mw690/60034da7hce311b20aa81&690


http://s6/mw690/60034da7hce31199c2155&690


http://s10/mw690/60034da7hce311a271ba9&690

http://s11/mw690/60034da7hce311a66e89a&690

http://s6/mw690/60034da7hce311a8116d5&690
     今天前往玉门关景区,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
http://s12/mw690/60034da7hce311aa3686b&690

http://s10/mw690/60034da7hce311af127d9&690

     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段。敦煌汉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以此分段修筑,相连为墙。长城内则低洼地铺盖细沙,称为“天田”,以观察脚印之用,是一种防御措施。
http://s8/mw690/60034da7hce311c938737&690

http://s5/mw690/60034da7hce311b554f04&690

http://s13/mw690/60034da7hce311b88cd0c&690

http://s8/mw690/60034da7hce311bcccb87&690

http://s13/mw690/60034da7hce311be0b9ac&690

http://s16/mw690/60034da7hce311c2115df&690

http://s7/mw690/60034da7hce311c5dc0d6&690

http://s3/mw690/60034da7hce311ccbe352&690

http://s13/mw690/60034da7hce311cf2a92c&690

     长城沿线,每隔十华里许筑有烽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点燃报警,传递消息,所燃烟火远在三十华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内现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门关西湖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汉代烽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筑造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黄胶土夯筑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红柳、胡杨枝垒筑而成;三是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烽隧大都建在较高的地方,一般都高达7米以上。有的残高10米左右。烽隧顶部,四边筑有不高的女墙,形成一间小屋。有的顶部现在还可以见到屋顶塌陷的遗迹和残木柱等。
http://s1/bmiddle/60034da7hce3121f9477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