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倚亭栖心
倚亭栖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1
  • 关注人气: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阳楼记》学习笔记

(2013-07-04 22:08:32)
分类: 八教案及练习

一、     文学常识

考考你:       

1.你知道江南的三大名楼吗?

答:位于湖南省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2.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你能说出哪些呢?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3能说说《岳阳楼记》的作者及他的生平吗?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公正”,著有《范文公正文集》

你生字词过关了吗,试试?

 谪(zhe2) 属(同“嘱”zhu3) 淫(yin2) 霏(fei1)
  樯(qiang2) 楫(ji2) 冥(ming2) 谗(chan2) 偕(xie2)
二.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理解性默写: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 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 “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 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四.分析鉴赏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赞扬滕子京政绩斐然。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7.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4.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思考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

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

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

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