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宁《中国殇痛》:第10章:姬安宁:丁克夫妻,违反人性
(2023-02-18 10:07:27)分类: 恶毒评论 |
百度百科对丁克有这样的表述:
“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略词“DINK”(亦写作DINKY)的音译,意为“双收入,无子女”,丁克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在无生理因素的影响下,协商一致后,自愿选择不生育的家庭。
现今,西方国家较多使用“Childfree”或是“Childless-by-Choice”来形容不愿生育小孩的人群,取代了“Childless/Childlessness”,以强调其主动选择的一面 。
在人的一生中,对于生养小孩的意愿和态度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某一阶段,个体可能会因为经济或自我发展等因素而选择不生育。但是,随着个体的成长、经济的充实或是观念的转变,人们可能会逐渐产生生育小孩的想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丁克家庭、失独家庭和同性家庭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定义为无子女家庭,但是三者在生育能力、生育意愿和社会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失独家庭可分为暂时性失独和永久性失独,有生育能力的失独家庭的父母在独生子女死亡后可能会选择再次生育;没有生育能力的父母可能会选择收养小孩;而永久性失独则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不能/不愿生育/收养小孩 。
对一些国家的同性家庭而言,由于同性婚姻或同性伴侣关系尚未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他们不被允许收养子女;同时,一些同性伴侣可能会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来达成自己生养子女的愿望 。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家庭,丁克家庭是多元家庭形态的一种,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尽管丁克人群的家庭选择与中国千百年来将生育和传宗接代作为整个家庭的核心主题相冲突,但是在一个平等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应当接受不同的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尊重每个人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看到百度百科对丁克这样的描述,我十分愤怒,因为我认为,这是违反人性的行为,决不应该提倡,长此以往,将祸国殃民。
首先,丁克有主动丁克和被动丁克,主动丁克,就是有生育能力,故意不生;被动丁克,是没有生育能力,于是说成丁克。
被动丁克,我们无可指责,因为他们做不到。而主动丁克,我们就要进行批评了,表面上他们是违反人性,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相信,一个丁克家庭到了老年,他们是会后悔的,尽管有丰厚的退休金,尽管家财万贯,他们的晚景凄凉是注定的。
中国的丁克名人有康辉夫妇,李健夫妇,老梁夫妇,梁朝伟夫妇、周润发夫妇、刘青云夫妇等,他们都起了很坏的作用。
首先,他们对不起他们的基因,其次他们对不起他们的祖先。
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一群人,他们完全是数典忘祖!
他们往往以事业为由选择丁克,也没见他们的事业有多发达!
中国有30万个丁克家庭,好像都是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的,他们少生了30万到60万个孩子,这就是他们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