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川纸

标签:
杂谈育儿教育 |
分类: 育儿日记 |
原本这个周末计划带孩子去野营,但因为突发的台风不得不改变计划。台风是半夜登陆关东,可白天这么好的大太阳,怎么舍得在家里泡一天,临时决定带孩子去做和纸。
2014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日本岛根县滨田市的石州半纸(島根県浜田市石州半紙),岐阜县美浓市的本美浓纸(岐阜県美濃市本美濃紙)和埼玉县小川丁的细川纸(埼玉県小川町東秩父村細川紙)登录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种和纸均是采用葡蟠纤维作为原料的传统手漉技术制作而成的。其实早在2009年石州半纸已经被选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日本政府为了广泛宣传日本的纸张制造技术,又将这三种制造纸张的技术汇总重新申请。
我们这次去的是位于埼玉县小川丁的细川纸的胜地。这种纸用于书道的纸张,障子,伞等,具有很大的韧性和保存性。由于可以保存上百年,所以欧洲很多美术馆都用和纸来修复美术画。细川纸有1300年以上的历史,又被称为大和原纸或是小川纸。制造纸张的过程有12道手续。主要是以楮(
chǔ)也称为葡蟠为原料,混合植物性粘液,用很少的资源可以制造出很多纸张。
我们体验的就是这种抄纸的技术。在纸浆里一点一点的过滤。要均匀做出来的纸才会漂亮。
过滤好了的纸是这个样子的。
再从院子里采下鲜花摆放在纸上就完成了。由于晒干需要时间,我们选择后天邮送到家里。
等寄到家里再来晒。
这几张是后来参加了地方的夏天庆典活动时又做了一次纸张。这次由于做的比较薄,可以先用吸水机器把水吸干,然后再用煤气炉子烘干,马上就可以带回家。
细川纸无论是做厚的还是薄的,全部非常的结实,手感也非常的好。
通过这个活动,收获的不仅是孩子,大人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古人的技术不得不让人佩服。相信不仅是日本中国的老祖宗们的技术更加让人佩服。好希望国内也可以有很多这种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不会忘本。期待朋友们的推荐。
前一篇:新手妈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