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2015-12-30 17:10:00)
标签:

古村落

古民居

傅岩里

湿镫沟

郑州荥阳石洞沟村

分类: 风土人情
游  访
郑州 荥阳 高山镇
石洞沟村
 
 
石头垒房  窑洞安家
沟底小山村藏百座明清古民居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据宋朝初期的《傅氏族谱》记载,吾傅氏鼻祖,高宗梦贤,汜邑傅岩访之,得封相,辞乡族入朝,傅岩里族众挥泪别。武丁股弘五十六载,殷商中兴,武丁帝以傅岩地名赐姓,自傅说起为傅姓鼻祖。
  殷高祖庚帝下旨在丞相傅说故里傅岩里建造商相祠(见图2)。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另据明朝初期的《汜水县志》记载,城西傅岩里,涧道甚险,相传为傅说版筑处,是以傅说为汜水人也。
  又据清朝乾隆三年的《汜水县志》记载,邑城西门称傅岩门,城西傅岩,傅岩里旧有商相祠,久废。
  由此可见,在殷商时期,石洞沟村名为“傅岩里”村,为傅氏祖地所在,历史上曾属汜水县管辖。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参观了商相祠以后,我们参加首批“古村游”的一行人,在傅海明先生带领下,继续参观考察村里的古民居建筑。
  “石洞沟”这个村名,以“石”、“洞”、“沟”三个字,高度概括了该村人文地理地貌的显著特点。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您,本地不缺石头,满村都是用红石头垒的房子和墙壁,质地坚固,经久耐用,它盛产于河沟之中,就地取材,捞之不尽;村民不仅在沟底的平地上建院盖房,还在两边的沟壁黄土里用人工挖掘出一孔孔的窑洞来安家,原来古人早就发现,在黄土之中栖息,穴居大地母亲的怀抱,能够享受冬暖夏晾,既可以养生保健,还能够节能环保。
  我们的祖先都懂得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得益于大自然的道理。然而今天,在畸形发展的市场经济刺激下,我们现代人却一反常态,丢掉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一头钻进了钱眼里,贪婪地向大自然巧取豪夺,大拆大建,不惜破坏文物古迹,无序开发,疯狂地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这短短的三十年中,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的自然生态出现严重失衡,环境恶化,雾霾降临,民不聊生。我们在糟蹋祖先留给我们的风水宝地,我们有罪,该如何向子孙交代?!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傅海明先生告诉我们,从前,“石洞沟”最早叫“傅岩里”,后来曾名“石磴川”、“湿镫沟”。关于“湿镫沟”,有一个美丽传说在村里流传至今,说的是古时候,有一日圣母娘娘骑马经过这里,看到这里风景秀美,正欣赏陶醉之时,一不留神骑马走到了河溪之中,潺潺的溪水被马蹄踩得水花四溅,打湿了马镫,此地因而得名“湿镫沟”,这条河溪也被称为“镫川河”。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2015年5月26日上午,郑州市政府和荥阳市政府的领导、两市文物部门的领导、以及高山镇的领导等,一行七十余人浩浩荡荡地来到石洞沟村视察商相祠、林门、南街、河东明清古民居群等。对于古村古建良好的保存现状,领导们作出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拯救、挖掘、整理、修缮、上报等指示。
  它所传递的信息,犹如一股凉爽易人的春风,裹挟着喜气,吹散了一度弥漫在小山村的忐忑不安的气氛,顿时解除了村民们的担忧,也让河南“古村之友”、郑州保护古民居志愿者们感到欣慰。
  记得在2012年间,曾经传来消息说要在这里修建一条省级公路,将横穿石洞沟村,势必危及到大批明清古民居建筑,立即遭到广大村民和郑州保护古民居志愿者的强烈反对,并引起社会和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在报刊和网络上闹得纷纷扬扬,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这项修路毁村的规划未及出台,就胎死腹中了。
 
6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7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8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9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0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2015年9月9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第三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荥阳市高山镇的石洞沟村,继高村乡油坊村、刘沟村之后,也入选第三批名录。
  据了解,荥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开始启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定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原则,着力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特色村,家庙、祠堂等乡土建筑,古建筑构件,风景名胜、古遗址、古树名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工作。
  至此,石洞沟村及村里的明清古民居,终于获得了官方免死牌。
  “石”在,令人感“洞”,“沟”幸运!
 
 11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2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3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红色的鹅卵石是石洞沟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它具有坚固耐用的自然特性,所以从古到今,村民建院盖房、挖掘窑洞,都离不开石头,村民普遍使用的最经济的建筑材料就是红石头。据说,房屋或窑洞墙面上垒砌的石头越参差不齐,其年代就越久远。如已被拆除的老学校,全用石头砌墙,足有一米多厚,冬天不用生火取暖,夏天不用风扇空调。 
 
 14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一户窑洞人家,主人热情地接待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耐心地讲解窑洞的特点,一边说,一边打手势,好像是音乐家,正在指挥一曲雄伟的交响乐(见图14—图16)。
 
15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6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7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8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19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在村里的一条小巷旁,我们看见一株大树,躯干上下满布皱纹的树皮凹凸不平,犹如一位被岁月压弯了腰的老人,再也不能挺立起来,只好倚靠在院门和砖墙旁边。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改换了新门庭,重砌了新砖墙,唯独饱经风霜的古槐始终依恋着故土,不曾离开半步。

  一枚挂在树干上在2012年2月颁发的“荥阳市古树名木”身份牌上显示,这是树龄400年的国槐。不久前,闻讯前来考察的林业专家并不认同,经他测定,该树至少有600年的历史了,堪称石洞沟傅氏家族起源发展的历史见证(见图19、图20)。

 

20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中午,我们在村委会大院里休息时,傅海明先生带领我们欣赏了村里收藏的四件雕刻精美的碑头和众多的碑文拓片,蔚为大观。午餐前,村党支部傅学军书记和商相祠古迹管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傅海明先生给我们介绍了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以及今后传统村落的建设和发展愿景(见图21—图23)。

 
21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村党支部傅学军书记同河南古村之友、中原古民居保护志愿者金鑫就古村落的保护问题进行交流
 
 
22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村党支部傅学军书记讲话

 

23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商相祠古迹管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傅海明先生讲话


 

24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庆祝首站“石洞沟”的“古村游”项目启动  我们与石洞沟村领导合影留念

 

 

25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下午,我们继续参观考察了石洞沟村的古民居。在南街口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写着“千年古镇石洞沟(古名:傅岩里)”“南街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两行字。令人遗憾的是,自改革开放初期,石洞沟村村民开始扒老房弃窑洞,绝大多数旧屋被相继推倒重建,至今相对完整成片的用红石头垒砌的古民居,就剩下这条南街了。

 

26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山墙上面的砖墙已经翻新

 

 

27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这栋用红石头垒砌的古民居用砖极少

 

  因石洞沟村地处丘陵地带,平地稀缺,故村中的古民居多为院落布局较为紧凑的单进三合院和单进四合院及窑洞民居。

  单进三合院和单进四合院的大门的位置较为灵活,不墨守成规。

  有的大门设在中轴线上,位于两厢房山墙之间的称为“墙垣式大门”,较为简单。这种单进三合院,多为清末和民国时期所建,院落内空间较小。也有因地制宜将大门设在厢房明间的单进三合院,从院落的侧面进入院子,院落下方腾出空地便于饲养牲畜和家禽等。

  有的大门开在临街房明间,有设在中轴线上的,也有设在院落右下方的,称为“屋宇式大门”,比较复杂。这种单进四合院,屋宇内前金檩下砌墙,墙上镶门框,设对开的板门,上方装门头板,下方置高门槛,两侧垫门枕石,门前设踏步。富裕人家大门两侧上方的墀头和下放的门枕石雕刻有精美的图案(见图28、图29;图45、图46)。

 

28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屋宇式大门上部

 

29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屋宇式大门下部

 

  单进三合院和单进四合院的正房,一定是建立在院落的中轴线上,而厢房对称地安排在其前方的两侧,形成一个三面合围,不偏不倚,中规中矩。

  穿过“屋宇式大门”,我们进入这个院落之中,看到的是杂草丛生、枯枝蔓延,只剩下已经残缺不全的正房两层楼,其腐朽的屋檐下,二层的镂空雕刻的木窗早已支离破碎,下方的房门被遗弃它的主人上了锁,如同长年没有梳妆打扮的村姑,一副憔悴的面容,一身的破衣烂衫,叫她如何见人?右侧红石头垒砌的厢房已成断垣残墙,而左侧的厢房则彻底化为了乌有。我抬头望见屋角两端的墀头却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见图30—图34)。


30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1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2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3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4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5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6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这个青砖砌起来的圆拱形大门,中间的木门已缺失,墙体很厚实,门洞两侧用红石头垒砌的墙壁上还留有关门后插门栓的窟窿,可见门栓的直径不小。(见图37、图38)。

 

37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8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39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0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1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2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3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据村民介绍,这个石头门原来也是两层式大门,是一个家族的寨门,门里头有好多家。楼上四面设有了望孔,夜间有人放哨,负责保卫寨子的安全,后来顶上塌了,现在光剩门洞了(见图44)。

 

44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5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6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7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8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49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由于这些老房子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无法居住,挂在门上的铁将军告诉您,主人已远走他乡,尤其是年轻人有不少已移居荥阳、上街等地市区,仍然还居住在老宅或窑洞中的村民寥寥无几,多为老人。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既迫切又艰巨:百年古镇石洞沟该如何振兴?石洞沟古民居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50

游访郑州荥阳石洞沟村(二)石头垒房窑洞安家

 

  谢谢欣赏!全文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且看下文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