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北京大学(十):西南联大纪念碑

标签: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全文在滇办学八年1989年5月4日北京大学 |
分类: 燕园之旅 |
我眼中的北京大学(十)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走进北京大学西校门,跨过校友桥,向右转,一直向南步行,很快就能看到在不远的前方,在化学南楼和化学北楼的西面,池塘旁边的空地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站在碑前,我思绪万千,重温西南联大的这段历史,北大的老前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师生们对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令我肃然起敬。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就此全面爆发。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三校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联大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发扬优良的教风学风,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在滇办学的八年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毕业学生约2000人,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他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高等教育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为昆明师范学院。当时校领导决定在西南联大旧址(现云南师范大学)立碑纪念,遂请冯友兰教授撰碑文,闻一多教授篆额,罗庸教授书丹;碑阴面刻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姓名,由唐兰教授篆额,刘晋年教授书丹。1988年,为纪念西南联合大学的业绩,北京大学决定复制该碑立于校园内,即派专人赴滇采得相同材质的石料运回北京进行复制,1989年5月4日举行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全文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掠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软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