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评论: 在朋友这常常受到奇石的震撼,美的熏陶是别一种艺术的享受,谢谢了!谈到的产于灵璧老坑的庆云峰可有图片?真想一睹为快,
雪石答复:这块石头高9.1米、宽2.95米、厚2.24米、重136吨,北宋时期。宋徽宗喜爱怪石,广搜天下奇石,运进东京开封。这块灵璧巨石被人发现,官家下令开采。但只开采了三五米,就放弃了。是因石太大当时无技术能力开采,还是北宋灭亡了,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此石还是宋花石纲老坑的遗珍。到了清乾隆年间,又开始开采此石,据说是乾隆皇帝欲置之御花园,但挖至5米时又因工程量浩大而放弃。静思园主陈金根曾资过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后在灵璧做石头生意,就将此石信息告诉了陈。陈赴灵璧,看到此石,决定买下,于是组织人力开采运出。大型太湖石多为白色,灵璧石多为黑色或深黄色,而且材质比太湖石致密。灵璧石因产于土中,其背面有红黄色的砂浆附着上面,而且硬化。再有灵璧石有明显的水流侵蚀的水道,而太湖石没有。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以上是我和博友雪石在博客上的一段对话。当我看到他的博文《静思园庆云峰》谈到在苏州静思园有产于我市灵璧县的庆云峰时,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与石是门外汉。我市举办的几届灵璧石文化节,使我对石稍有认识,在雪石先生的博客上又学到不少知识,赏识了很多石中珍品,受益颇多。今在本篇文中见到家乡奇石,倍感亲切,又是不多的珍品,更是不忍撒手,于是把雪石先生此文转载下来,以便久久观赏且与家乡赏石博友共享。再次谢谢雪石先生!!!(但本人对标题稍作修改,以释异议)
太湖石
庆云峰为北宋花石纲遗物,为灵璧老坑遗石,现存于苏州静思园。石体重达136吨,高9。1米,石上孔洞1600余个,孔孔相连,其形态状如一帆,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寓意。太湖石《庆云峰》也有此意,千窍百孔,肌理充满变化,该石整体呈向上趋势,左右呼应,灵动飘逸。下部右侧的贯通使底部略少变化的石体变通出彩,整个石体鲜活而灵动,使意境渐变得开阔起来。心,也在这通透中渐行渐远,直至豁然。在这里,石的坚韧与水的柔媚竟传递出如此的和谐,让我们感叹一回造物弄人的魅力。苏式台座的衬托使整个石体更显古典高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太湖石记》中对如何鉴赏太湖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有盘拗秀出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瓒者,有廉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若动,将翔将涌,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在诗人的笔下,那些赏玩之石便具有了鲜活的灵气,它们如云雾,似海潮,如真人,如鬼神,如祥瑞,如利剑,有聚有散,呼之欲出,充满生机。成为他生命中的挚友和伴侣,是可以互相倾诉和安慰的知音。当人的审美超越了具象片面的视觉意义,而变成了一种体察心智的综合性行为,刺激着你的视觉,活跃着你的思维,从而也挑战着你的征服欲。这块古朴的太湖石传递给我们许多艺术的多维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