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100道
(2017-06-22 16:00: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的工作 |
一、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1分,共70分)
3.( A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A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7.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8.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9.阅读教学过程是:(D )
11.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1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14.(B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15. 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D )。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以上都是。
1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C主动、合作、改革
1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9.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20.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4.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25.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的内容是( D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
A、会认和会写分开
、多认少写
27.(
A、多认少写
28.写字方面,
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包含(
D
①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②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③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 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是指( C )
B、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C、以上都是。
30.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A
A、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
B、教师问,学生答。C、学生边读边做标注。D、写读后感。
31.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
A、情境性评价 B、阶段性评价
32.情境性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
A、师生 生生
33.课程资源是指(
A、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B、课本资源
34.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 A
A、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B、课本资源
35.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A
)
A、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B、教师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会相关人士
36.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 A
A、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一种物化形态。
B、语文教材
C、校园景观
D、生活场景
37.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
A、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B、电影、电视
C、学校活动
38.体验学习指(
A.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B、先行后知的学习方式,已活动为开始的学习方式。
39.生字复现是指(
①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
②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
③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
④生字的学习,除了当堂课巩固,课后还要及时巩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
课程资源可分为三大板块:(
A、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B.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4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
A、语文能力
B、读写能力
C、应用能力
42.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A、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B、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C、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D、以上都是。
43.( A
A、识字
44. (
A、阅读教学
45.( A
46.写作能力是(
A、语文素养
47.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①识字和写字 ②阅读 ③写作 ④口语交际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8.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A、综合性学习
49.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A )
50.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D
A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B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C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D 以上都是
51.汉语拼音能帮助(
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
A应贴近学生实际,
B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C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D 以上都是
5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D
A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B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C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D 以上都对
54.
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B 动态目标
55.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
A
A清晰明确
B简洁明白
56.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观察能力不成熟
57.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58.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提倡自主学习
B发展学生能力
59.
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A躯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D、以上都是
60.《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提出的。( A )
A第二学段
B、第三学段
61.《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A)
62. 自主学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B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C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以上都对
63.合作学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B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C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D以上都对
64.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65.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66.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8.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70.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
A、① B、①③
二、判断题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
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3.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
4.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6.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7.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1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1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1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16.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x)
17. 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8.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9.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20.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1.《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2.《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3.《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24.强调教师做学生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25.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29.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0.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