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五代诗人江为的这残联断句,被林和靖变幻了两个字便成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联。林化用江为诗一事,见于明代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但仔细想想,李日华是明代人,江为诗又无整篇传世,该说法的可信性岂不是颇值得商榷?然而这则“点石成金”的诗话,还是为世人津津乐道。人们都说林和靖因改江为的诗而一联成名天下知,其实反过来想,江为的这两句能流传后世,不也都是孤山处士的功劳么。
又到桂花飘香的时节,山中处处流动着馥郁的芬芳,沁人心脾。第二度闻到桂花香,猛然惊觉时光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一年啊。
山人的故乡乃北方荒蛮之地,没有寒梅,没有丹桂,也没有蒙蒙的烟雨。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风物,居然是来了日本之后才逐一体会到的。初识桂花,正是去年的这个时节。未见其形,便闻其香,那甜甜的味道总是让我想起家乡的小豆冰糕(呵呵,桂花小豆)。浓的化不开的香甜在空气中飘荡,像醇香的佳酿,深嗅一口便醉醺醺的。
那时候喜欢捧着书到秋声亭里读,闲了去落玉池边逗逗戏水的鸭子,眺望喷泉在日光下映出的彩虹。那时候觉得这里很美好,一切都很美好,像桂花香,甜美而温润。
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一年。
这个地方的夜晚,在两个季节里尤其美丽。一是初春,樱花盛开之际,云锦一般铺开的花瓣中,显现出一轮朦胧的月,空气中氤氲着春的温热,令人迷醉。二就是仲秋,月色朦胧的夜晚,走在山路上,被阵阵袭来的桂花香所包围,仿佛空气都是甜的,此情此景,非“暗香浮动”不足以言表。
说到这里不免职业病地啰嗦一句:诗中的“黄昏”并非我们说的“日暮”之意。如果真是日暮时分,那么“黄昏”与“月”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实“黄昏”本是“昏黄”之意,与上句的“清浅”相对,为了迁就平仄而颠倒过来的。月色昏黄,我起初联想到的是故乡春季沙尘暴那黄沙漫天的样子。然而夜晚走在归途上,偶然抬头仰望,一抹薄云似面纱般遮住了月亮的脸庞,只留一个朦朦胧胧的轮廓,像宣纸上晕开的墨痕。于是我告诉自己:这便是“月昏黄”吧。
那广寒宫里的嫦娥,也在闻着同样的花香,赏着同样的月色么?
不由想起夏天重游杭州时友人向我描述的美妙画面:金秋时节,在西湖边啜饮清茗,嗅着芬芳的桂子香,看黄叶落满阶,铺成地毯。何等惬意!不知我何时才能享受这样的惬意?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秋是诗人们热爱的季节。梧桐叶落,桂子花开。匆匆地,又一年。
http://antares11.blogbus.com/logs/48331567.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