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上一个台阶的家庭铺垫
(2009-12-14 14:30: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爱我家 |
文:陶勇很多家长遇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希望孩子的有些问题能够得到帮助。比如:不喜欢学习,做作业不积极,做事拖拉。当家长为这些小麻烦所烦不胜烦,视而不见后,更多的问题将接踵而至,像早恋迹象、无法沟通、歇斯底里、网瘾逃学等等。问题是越来越多,担心是越来越大,后果是越来越严重。此前,我们似乎一直在批评家长,认为家长的问题太多,如果不好好学习真的后果很严重。家长的问题是不少,但是家长在这个里面是最大的受害者,是真正的苦难的承受者。一方面他们不断的在反思、努力,一方面他们不断的承受了由此带来的后果。你能说家长他们真的不想为孩子负责吗?你能说他们真的无视孩子的困苦吗?
前面这一段的内容是替家长说一点话,先套一个近乎,让家长们有点耐心看下去。现在可以言归正传了。在写本文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在真正乐意做到家长们的要求以前,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状态。王金战老师说过一句话就是,你不能让孩子一步上几个台阶,他够不着,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在孩子完成我们对他的道德要求、学业要求、行为要求前,需要做什么样的铺垫才能让孩子进阶呢?
先看看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需要)
2、安全的需要
1、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这是我们家长给予的最多,甚至过度的方面。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很少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孩子做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不就是王金战老师所说的让孩子一步跨越多级台阶的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吗?
把上面这段话的意思白话一下就是,当一个孩子无法在生活中体验到自由、快乐以及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那么他就没有任何心情能做到我们对他的“道德要求、学业要求、行为要求”。他没有任何理由对自己的生活、能力有一个正面的评价。比如说有的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行为很焦虑,对于孩子早恋的倾向很焦虑,对于孩子沉溺电视很焦虑。他们恨不得冲上去把网线拔了,把电视关了,把孩子锁起来不让见别人。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满足孩子关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把他最后的精神堡垒再爆破掉,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生不如死!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逼上悬空的楼阁,而是先搭建最底层的台阶。这个台阶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受到爱和温暖,让家庭成为心灵的港湾,而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输掉的刑场。在做到这一步后,咱们再谈“道德要求、学业要求、行为要求”好不好!
那我们该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搭建这个台阶呢?
其实不难。我们来描述这么一个场景:
孩子从学校回来了,对自己在学校受到的某些他认为不公正的待遇而牢骚。父母可以一语化解这些问题,让孩子期待晚餐的美食,期待餐桌上的愉快交谈。饭后可以来一段散步,有话说话,有问题说问题,不行来几段脑筋急转弯。再后来,可以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比如玩扑克,打游戏,让孩子为今天的输赢耿耿于怀,期待明天再来一次翻身。自己享受阅读的乐趣,或者搞一个家庭乐队合奏,和父母约定一个近期的比赛甚至赌博......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金战网的优秀家长的博文中能找到这些生活的细节。不要小看这个场景,它真实的实现了马洛斯理论的1~4层次的需求,那么剩下的就只有5了,没有什么理由让孩子上不去这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