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天空与厚实的土地
(2011-09-11 12:32:00)
标签:
文化张炜平凹山东陕西土地 |
分类: @散文随笔@ |
最近又看了张炜、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与《古炉》,感觉阅读中有一种天地之分。当然,我并非是指文章的水平,而是指我阅读时的感受。读张的小说,语言是轻灵的,诗意的,心情是愉悦的;而读贾的小说,语言是厚实的,土重的,心情是沉重的。虽然他们都是在写他们曾经经过的历史,也都是涉及了那一段历史的沧桑巨变与人世沉浮,但给人的感觉,小说里的世界却是不一样的氛围。这也许就是作家阅历、语言风格差异不同而导致的吧。如果说张是用轻松的笔触写出了人世间的一切情感,属一种类似于水粉画的话,那么贾便是用一种沉重的笔触进行着回忆,诉说那一段时期人们生活风景的工笔画。细节上贾相比张要扎实细致,也有些纷繁,众多人物一一再现,但阅读起来却不如张的欢快。这也说明了两个人不同的心里感受,在文字间的粘附。
山东作家张的天空是诗意的,历史的痕迹犹如轻灵的雪花,飘飘洒洒了一地,给人一种浪漫的情怀之感。而陕西作家贾的土地是厚实的,厚的这些人都无法脱离土地的吸引。张将历史以一种诗意糅合写来,我们便感悟了小说给人心灵上的愉悦,虽然历史其间也有风风雨雨,家庭也遇霜雪雷电,但一个充满了浪漫理想的人,生活在这个孔孟之道笼罩的天空之下,却未被这种儒家文化的沉甸所羁绊,依旧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不足,用一种我们喜欢的语气加以阐述;而贾虽非山东孔孟之乡之人,却将土的厚实用传统儒家文化加以附体,土地里一切美好的期盼与丑陋,都在其笔下像被风吹过的大地一般,尘土飞扬后,一切人和事都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让我来说,这两部长篇小说的不同点,我觉得只有这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若是其他,我倒不得知道。
若学贾的神仙鬼道之说,我便可以解释,这些小说的风格,其实在他们的名字上都有着明显的暗示。想解读一番,以正视听。
张,张扬,便有诗意的理想意境,它一般寓意鸟儿飞扬的翅膀。而炜字是光明、光辉的意思。我们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就不是厚实的意象,而只能看作是轻灵而幻美的表达;平凹指的是坑坑洼洼,不平的路,也只有土路才如此坎坎坷坷,颠簸不已。贾是西下一宝贝。陕西丹凤县的宝贝,据说他的字,也就是书法很值钱。为何如此,难道不是宝贝么?自古英雄多磨难。取名平凹也是一种必然。若是如此珍奇,还顺风顺水,岂不是老天格外垂爱了吗?即便他的真名平娃,也是很土的叫法。因为土,后来才改成了凹。这一改虽然失去了土的外相,却也暗喻了命运的坎坷。从小说里,我们不难看到,曾经的记忆之苦,在笔端的流淌和宣泄。而张炜的往昔岁月虽然也很凄苦,但心灵的感知是不同的,面对历史沧桑,一颗诗意的心是会选择笑对人生的苦难。贾的小说却少了这层浪漫主义的情怀。因此我觉得,此两篇小说便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题材的小说的典范作品之一。
什么是浪漫主义,便是对人生解读中的一种想象瑰丽,不拘于凡俗意象的美好构图。他并不沉浸在现实的风雨里自怨自艾,而是用一种人类才仅具有的精神世界,去抗击现实中的一切丑恶,是对人生诸多坎坷给予的乐观面对,这便为心灵天空的轻灵;而现实主义却直面人生的苦难,并不会从精神层面将这种困难化为虚无,而是沉浸其中,与其共感受,同病怜。因此,现实主义作品读起来便显得有些沉重压抑,这就是脚下土地的厚实。
我们解读一切文学作品,发现几乎都离不开这两种方式,即便有些人用完全的虚构来写作,就像写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样。但我一直以为,这种脱离现实的虚构,仅仅给人的是一种想象上的刺激,却不能被人看作是一篇绝佳的作品。无论是张还是贾,他们的小说都未曾脱离我们脚下这块养育着人类不知何许年的厚实土地。土地给人的是生命的繁衍,植物的生长,食物的馈赠。我们都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类似于母亲的土地。我想,当一个写作之人,脚下永远有这样一块厚土之时,他的心是踏实的。面对土地的给予,那种感恩的心会让他读懂母亲的语言。他就会知道,植物开花是她的语言,树木繁茂是她的语言,甚至一只小蚂蚁也是她派来人间传话的信使。她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如果我们静心去听的话,我们都能听明白。我一直以为,小说也是大地的语言。不然我们不能解释,为何这些无论浪漫还是现实的文学作品,都一直建立在厚实的土地之上。当我们有些人总妄想脱离这块土地之时,却发现那些外来的语言,其实也是建立在他们那些写作者自身脚下的土地。而我们却以为自己离开了这块土地。结果那些作品便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疾病。我们是龙的传人,华夏子孙,却不想很好的继承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精神之薪火。若是将来我们的儿孙问起我们,说这块土地上曾经都发生过什么事情,我们该如何回答?我们说的话没有历史,写的文字没有历史,这叫我们的孩子怎能了解,这块土地上那些曾经发生的事情,是多么让人激情满怀,多人使人热血翻腾。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呢。小说是历史的细节。很多时候,后人只能从小说里看到历史最真实的细微景象。如果我们总想去天空找寻自己的梦,却忘记了脚下这块土地。我们真的就是没了感恩之心。
也许,当我们完成一篇小说之时,我们该想想,我们这篇小说解读的大地母亲的语言,是正确理解了她的意思了吗?若是不能让人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我们写作的意义又何在?营造个人世界情趣的最高理想,真的就是我们小说作者们认为的高原吗?这海拔岂不是低了一些?
诗意的天空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厚实的土地是我们依据的后援。如果我们能脚踏稳固的土地,张开想象的翅膀,将我们内心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以及对未来的感悟等多种要素,用文字的项链蘸着我们的热血与大爱,一个个地穿将起来,即便我们在心灵间没有太阳的夜晚,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幻灭的痛楚。这或许是我们这些爱好小说之人的理想与宿命,若是都能加以实践,小说的世界该是怎样的美好和令我们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