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凭栏-文学
宋凭栏-文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37
  • 关注人气:58,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在山上

(2010-07-14 14:41:08)
标签:

村子

水库

山坡

源影寺塔

曹操

昌黎

文化

分类: 已发表文章

我的家乡在山上

   文/宋凭栏

 

记得看过一篇描写故乡的,好像题目是《我的家乡在天上》。也许记错了,谁的家乡会在天上呢?

我的家乡在昌黎。到昌黎,必要登临碣石山顶,才算领略好风光。学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望海之余,就能见一个与山脉平行,房屋零落散存的村子。

这是山区农村的特点。不像平原,家家连起一排。这里,是山坡,不可能齐整。不过,我的故乡在山上,却是真的。延绵不绝的燕山山脉,就像一条头在渤海饮水,身子横亘燕赵大地的苍龙。在他的龙身,像鳞甲一般,坐落着无数的村庄。

故乡就是其中之一。从碣石山最高峰---“娘娘顶”东望,山脚下。当年曹操不仅能看见波涛汹涌的大海,估计也看到了我的家乡。不过那时,这里还没有人家。据县志记载,山村形成于清朝中叶,最初由宋姓兄弟二人从中两山迁到小东山。看这地方山清水秀,树木葱郁,风景宜人,且坐北朝南,有风水宝地之象,便安家落户。以后,陆续来了不少人,渐渐形成一个村落。村人基本以宋、孙两大姓氏为主,其他姓很少。人多,势力就大。多年来,在我记忆中,村委会主要领导,基本是这两姓族人担当,不是村书记就是村主任。

家乡的风景是迷人的。尤其春天时节,桃霞未落,梨花雪飘,满山遍野间,云蒸霞蔚,白雪满坡。畅游其中,花香阵阵,恰似人间仙境一般。春季3、4月份,去游览一次,照个照片,留下美好的纪念,定不会虚行此处。

不熟悉的人,可从205国道,到昌黎城东拐上昌抚公路北行不过10里,过坎上庄北,一座山----也就是杏黄山前,一条水泥小马路,就是通向村子里的路线。这条路,还是我叔伯二哥带人修的,哥哥也是施工队伍中的一员。公路修的质量很高。记得回家,哥哥和我谈起,脸上满是自豪的神色。我知道,为自己村子修,需要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对乡人事后评说的忌惮。修不好,会被人指脊梁骨的。自古村风淳朴,任何的不检点,都是对家乡村人的亵渎。会遭报应的,乡人一定会这样说的。

沿公路,车几分钟的路程,半途,分开两岔,右边去村东山,几分钟就到了村东水库;沿左边走,几分钟也到了一水库,西水库。每年,库中都存一些水,留待来年春季浇树。这里春季干旱,即将开花的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嗷嗷待水,像孩子急寻母亲的奶水一般。记得一年,水库由公社养殖了不少鱼。秋后,公社用渔网打走一拖拉机的鲜鱼。剩下的,任由周围附近的村民,用网打,用棍子击。场面热火朝天。每家都弄了不少漏网之鱼。我和哥哥也参加了这场围捕鱼的战斗,弄了几十斤。村里一个光棍汉子,半路拦截了拖拉机,要不是因其父亲早年于战争年代留下的显赫名声,差点就进去了。

沿水库直向北走,是一道山坡。上了山坡,不远,就到了我的家。父亲三兄弟的房子一溜排开,由东向西,一间比一间矮。也像山坡一般。并且,由南向北错后了一间屋子的距离,看上去就像45度角斜画的一字型。

学校就在我家的西边半里路,再如此这般远,就是以前的大队部了。如今的大队部搬到了水库东南角的一间屋子里。以前,那个拦截拖拉机的人的父亲,负责看管这间屋子。在他故去后,房子就不知谁在看管。我还记得,考上学的通知,还是他给我送到家。还有一次,上学放假回家,天气很热,便下水洗澡,还被他逮到。先没收了衣服,教训我一通,衣服便给了我。原来里面养鱼,不许洗澡。我因不在家,对此规定不了解。幸好。说了也就算了。

每次回家,都到学校去看看,以前还有认识的老师,教过我们。再以后她们退休,换了新老师,我就没再去。我的心中,不忘的依然是她们对我们的爱。

村子很大。东西走向有十里地。全部沿着山的走向,东西零散翠绿间。北山是村子的天然屏障。冬季寒风被挡在山后,村子便显得地理位置优越,且风景迷人。

下面是我早年写的一首词,没有词牌,《念故乡》信笔写就:

遥想家乡,碣石山下村庄。雾炊滞山梁,人间天堂。曾记儿时临顶望,南海处,九万里锦绣风光。

梦里几回,欣然踏游故土。青山迎客早,依旧绿装。却记初见细打量,弗旧貌,忙将怜意换酒浆。

叹惜双亲,黑发早添白霜。恨遗不常伴,空结愁肠。忆昔求学天涯远,临行间,慈母泪眼久凝望。

 

还有回家登山时,写的一篇《登山赋》

 

喘息未定,

已到山腰。

回看来时路,

隐约莫能找。

窃喜青山,

已还旧貌。

偶见牧羊人,

与松立,

旁有白云围绕。

 

岁暮怯登顶,

几步一回瞧,

依然在翠峦怀抱。

想当年,

却传噩耗。

千人伐木,

山树皆秃凋。

逢急雨,

风吹沙走,

浑水咆哮。

似大山血泪,

控诉哭嚎。

喜今朝,

绿意盎然,

叠翠晚照。

炊烟袅袅,

坡梁上飘。

不似仙境,

人间桃源已到。

 

故乡,在游子心中总是美的,但也带凄凉。毕竟一般游子所处的地方,都要好于故乡,很少比故乡差的。但,不管异乡多么的美丽,故乡总是不能遗忘的地方。你的童年,你的理想,你的亲人,你的一切的一切,都永远的浸泡在这小小的村子。你不能白天想,夜里、梦中也会想到的。这是你不可逃避、不可遗忘的美丽家园。

介绍故乡美景的,我写过一篇《故乡赞》,水平浅陋,写的不全面。不过可看个大概。

 

   南拥渤海湾,北依燕山下。故乡昌黎美,花果添锦画。梨花白似雪,桃花艳如霞。花果树成海,美味传天下。

   东临碣石山,千古传佳话。故乡昌黎久,古迹绽奇葩。古有孤竹国,今有酒华夏。渤海水如碧,燕山雄横架。

   七里海岸阔,黑龙斗海霸。沧浪仙影存,八仙把海跨。源影寺塔久,长链鬼子怕。

    ……

 

而我的故乡,在燕山山脉上。这座山,一直绵延,从秦皇岛的老龙头,一直向西,无边无沿的,苍茫万里。它一直延伸到我的心中。我的夜晚梦中,总能响起松涛阵阵,烈风鸣鸣。那是一种呼唤,远离故土的游子们,在清晨的醒梦中,无不残存几滴思乡的泪痕。

我的故乡,在山上。这座山,一直给我一种神往。我要用笔,写出山的内涵和神韵,写出故乡人的历史和现实。写出家乡的希望和追求。这是一个爱好文学的游子的心,也只有这样,这颗饱经离愁之水浸泡的心,才会在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中不变质,才能依然保持山村人那质朴、善良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农民最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