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 教育无限——井研县创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2009-05-07 17:25:42)
标签:
素质教育教育 |
分类: 碧主教育通讯 |
该文发表在2005年11月12日《教育导报》二版头条,与李永华、饶宁飞共同署名。目前,我市还有市中区安谷素质教育基地运用这种模式在进行探索和实践,最近,我还将再次与教育导报记者白钢一同去调查研究2所学校后推出相关报道。
井研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的创办是该县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伟大创举,既有效的盘活了存量的教育资源,又极大地唤醒和激发了一批教育工作者研究和从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智慧和热情,使该县中小学素质教育迈出了非常可喜的步伐。2005年9月21日,乐山市教育局局长雷晓虹在视察了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写了“方寸之地,教育无限。让素质教育的奇葩竞相开放”,给予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高度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局长雷晓虹要求各区市县认真学习井研县教育工作者抓素质教育的这种前瞻性的工作思维和开拓性的工作创举,在认真分析研究办学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区市县可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建类似的教育基地,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方寸之地
教育无限
——井研县创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尝试
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已成功开营165期,培训学生5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基地先后获得乐山市文明单位、乐山市卫生单位和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指导,国家督学、教育部基教司长、东北师大教授、四川师大和贵州省教育厅的领导等先后光临指导。2005年9月21日,乐山市教育局局长雷晓虹在视察了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写了“方寸之地,教育无限。让素质教育的奇葩竞相开放”。给予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高度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四川教育》、四川电视台、乐山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也给予报道和充分肯定。基地的建设为新时期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大力推动新课改,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是井研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位于风景秀丽的周坡十八重山东麓,与著名的的“中日友谊果场”毗邻,占地2.4万平方米。基地整洁、舒适,绿树环绕,芳草茵茵,花香满径,小桥流水隐没其间,更添几分风采。它的布局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每一处风景都显得典雅别致,令每一位步入基地的学子流连忘返。是无数青少年学生向往的乐园。
艰难的基地初创:
举步维艰谋发展
基地的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井研县周坡职业中学,水果专业等品牌专业使周坡职中曾一度为井研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1997年以后,由于周边市、县职业教育的崛起,周坡职中的地理位置劣势明显表现出来,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教学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周坡职中的发展牵动着县、局领导的心。1998年4月,井研县教育局局长邱令甫带领教育局、教研室有关人员到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德育基地考察,首次提出了创办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设想。1999年8月,县教育局党政班子成员在邱令甫局长的带领下赴周坡职业中学,就周坡职中改建成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举行现场办公会。与会人员重温学习了国家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大家认为创建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是能够顺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需求;能够满足青少年成才的需求;能够适应为井研建设培养高素质生力军的需求;是与时俱进,切实推进井研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会议形成决议:就是要充分利用原职中办学的现有条件,挖掘潜力,确定规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加强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办学特色,把基地办成寓学习、生活和实践于一体的产业化的办学实体,办成为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典范、窗口,争创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1999年10月,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正式破土动工,2000年4月竣工验收,总共投资70万元,素质教育基地的部局分四大区域:生活区、活动区、学习区、休闲区。仅仅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一个布局园林化、环境格调雅、区域规范化的素质教育基地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创建是井研教育的一大创举,凝聚了各级领导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搭建了成功平台。
独特的教育模式:
“三色计划“育新人
创建体现素质教育特色的办学基地,设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对素质教育基地的办学管理者和老师们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既无经验可学,又无样板可循。针对这一挑战,基地根据参训学生既有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又有初中生、高中生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培养对象既有城镇学生,又有农村学生的实际。分年级制定出了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案,考虑到城乡区别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素质教育基地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们根据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各项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活动之中。他们拟定出了多种活动辅导方案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素质教育基地的培养目标有机地融于各项教育活动和实践之中,使学生既能受到在普通课堂很难接受的教育,又能使突出自立、加强实践、培养创新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得以充分的展示范和提高。开营以来,基地开展了"三大计划"活动:
1、红色计划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主要设计的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队列军训,野外挑战性活动。生活自理包括穿戴、漱洗、收拾房间、协助炊事员安排就餐、个人清洁卫生、小病的防治等内容;晨炼,着重进行队列训练,健身训练、"三姿训练"等活动;军训通过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进行军人基本素质的训练,体会军人的角色心理,养成团结、紧张、严肃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野外拉练、四百米障碍为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提供了条件,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生进行长途跋涉、攀登高山、清除障碍、野炊,培养学生户外独立生存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绿色计划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深厚感情。主要设计的教育内容是:通过自制餐、实践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受到思想教育。自制餐活动由专门的厨师培训组长、指导组长操作,分组分材料让学生自制饭菜,让学生品味劳动的成果,培养动手能力;植物园、果园为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条件,通过参观大棚蔬菜让学生知道今日衣食来之于劳动,要倍加珍惜,并熟悉了解蔬菜的生长季节和过程。周坡优越的自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旅游观光农业园为学生参观游览提供了好去处。学生迈步行进,边接受县情教育边实地考察,亲手采集标本及药材,使知识更加充实。
3、蓝色计划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主要设计的教育内容是:开设书画、棋类、插花、折纸、雕刻、小制作、口布折花、沙窗刺绣、粘贴画、木工机床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审美、欣赏,创新制作。一把剪刀、一枚刀片,即雕刻出永恒之花,动动脑筋、动动小手,即制作美丽模型;发展想象,发散思维,即可创造理想之作;妙趣横生的棋艺让学生能抓住关键,攻防转换,体味竞争之快感,并开拓严密的思维;球类、拔河等活动则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集团主义精神油然而生,演讲、知识竞赛、联欢晚会,让学生一展才华,锻炼胆识,培养竞争意识,让成功与挫折磨炼同学们的心境。
难得的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结硕果
五天的素质教育培训,同学们的情绪高昂,积极主动参与,培养锻炼了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审美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首先,学生的意志、品德得到了锻炼和净化。井研县研城小学学生到基地参训,据杨军校长介绍,该批学生中有五六名调皮大王,家庭条件优越,俨然一副"大哥"派头,基地针对此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在基地老师亲人般的关怀下、生活般的教育中、团队式的活动量,这几位学生坏习惯丢掉了,临走时眼泪汪汪地说:感谢基地老师,我们一定记住在基地的这段美好时光,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努力学习,请看我们的表现吧。
其次,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得到了增强的升化。通过参观中日果场、都引工程、大佛水库、观光农业区等教育活动,使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得到了增强和升化。现在的城镇学生多数时间身处喧嚣的城市,对农村缺乏了解,缺乏感情,有些学生虽然身处农村,但在骨子里有些瞧不起农村。通过五天的素质教育强化培训,这种不健康的情感逐步被家乡的风貌,农村的变化感染。
第三,培养了同学们爱劳动、爱清洁的美德,使同学们基本能独立生活。通过劳动实践、内务整理、自理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同学们爱劳动、爱清洁的美德,使同学们基本能独立生活。第43期井师附小五年级257名学生到基地参训,据该校老师介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60%左右的学生不能独立生活。基地老师从如何炒菜做饭到如何洗衣叠被等小事着手,通过五天培训,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还嫌不足。
第四,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得到了展示、提高。通过艺术、技能培训,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得到了展示、提高,并能根据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制作。
第五,有力地促进了“减负”工作的落实。我们曾对城区和农村学生心理作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愿到素质教育基地来,因为在基地的这五天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离开了学校,丢开了课本,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其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减轻了,因此,学生心情十分愉快,精神状态非常好,回到学校后学习劲头更足了。井研县研城镇中朱校长说:通过五天的培训后,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
井师附小五一班学生陈诗雨回校后仍留恋基地,想念老师:
敬爱的基地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井师附小五一班的陈诗雨,从基地回来后,我非常想念你们。在基地里短短几天的活动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真想放声歌唱,把心中的歌儿献给基地。
在这里,我要感谢基地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让我在短短的五天里学会了集体生活中互帮互助,在基地里学会了自理,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健体;在兴趣活动中动巧手、练本领、学技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乐趣,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从基地回来后,妈妈常表扬我能干多了。当然,这些有素质教育基地不可磨灭的功劳。在这里,我向基地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王村中学二年级二班学生廖建萍的心得体会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难受!难受!
一会儿这,一会儿那,把我整个人都搅糊涂了。真想家,成天都担惊受怕的,生怕会出错,想起就难受。“被子不过着,梳子搁错了,鞋子不准乱放……”别说了,别说了!我的脸滚烫烫的。这初来周坡的体会就是这样,一切都弄得乱七八糟。
高兴,高兴!
操场上掌声淹没了欢笑声。“范教官,来一个”、“范教官来一个!”……瞧,一、二、三中队联合出击正拉歌呢。够爽吧!“龙剑,雄起”、“剑雄起!”……听,我班的同学正在为参加百科知识的选手加油呢?
依恋,依恋!
突然有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有的同学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有的同学追着教官要签名留念。车队离开基地,整车人眼泪汪汪:“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胜泉初中二年级学生范小容曾写下《周坡基地行》,这是其中的一小段——
军姿训练,使我懂得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剪纸插花,使我懂得了心灵手巧的含义/野外拉练,使我懂得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更多的是,我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如何充实自己的人生…/我在日记的扉页,深情提上了五个字:“基地,我爱您!”
经过一周的磨炼,孩子们长大了——
一周后孩子回到家里好象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不愿做的家务活现在抢着做;原来做不来的,现在会做了;原来睡懒觉,不理被盖、偏食、大厌食,不爱招呼人的坏习惯一下子改掉了,站有站像,坐有坐姿,胖子变瘦了,精神了,孩子懂事了,家长开心地笑了。
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是井研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位于风景秀丽的周坡十八重山东麓,与著名的的“中日友谊果场”毗邻,占地2.4万平方米。基地整洁、舒适,绿树环绕,芳草茵茵,花香满径,小桥流水隐没其间,更添几分风采。它的布局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每一处风景都显得典雅别致,令每一位步入基地的学子流连忘返。是无数青少年学生向往的乐园。
周坡职中的发展牵动着县、局领导的心。1998年4月,井研县教育局局长邱令甫带领教育局、教研室有关人员到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德育基地考察,首次提出了创办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设想。1999年8月,县教育局党政班子成员在邱令甫局长的带领下赴周坡职业中学,就周坡职中改建成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举行现场办公会。与会人员重温学习了国家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大家认为创建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是能够顺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需求;能够满足青少年成才的需求;能够适应为井研建设培养高素质生力军的需求;是与时俱进,切实推进井研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会议形成决议:就是要充分利用原职中办学的现有条件,挖掘潜力,确定规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加强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办学特色,把基地办成寓学习、生活和实践于一体的产业化的办学实体,办成为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典范、窗口,争创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1999年10月,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正式破土动工,2000年4月竣工验收,总共投资70万元,素质教育基地的部局分四大区域:生活区、活动区、学习区、休闲区。仅仅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一个布局园林化、环境格调雅、区域规范化的素质教育基地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井研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创建是井研教育的一大创举,凝聚了各级领导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搭建了成功平台。
1、红色计划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主要设计的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队列军训,野外挑战性活动。生活自理包括穿戴、漱洗、收拾房间、协助炊事员安排就餐、个人清洁卫生、小病的防治等内容;晨炼,着重进行队列训练,健身训练、"三姿训练"等活动;军训通过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进行军人基本素质的训练,体会军人的角色心理,养成团结、紧张、严肃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野外拉练、四百米障碍为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提供了条件,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生进行长途跋涉、攀登高山、清除障碍、野炊,培养学生户外独立生存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绿色计划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深厚感情。主要设计的教育内容是:通过自制餐、实践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受到思想教育。自制餐活动由专门的厨师培训组长、指导组长操作,分组分材料让学生自制饭菜,让学生品味劳动的成果,培养动手能力;植物园、果园为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条件,通过参观大棚蔬菜让学生知道今日衣食来之于劳动,要倍加珍惜,并熟悉了解蔬菜的生长季节和过程。周坡优越的自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旅游观光农业园为学生参观游览提供了好去处。学生迈步行进,边接受县情教育边实地考察,亲手采集标本及药材,使知识更加充实。
3、蓝色计划活动。主要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主要设计的教育内容是:开设书画、棋类、插花、折纸、雕刻、小制作、口布折花、沙窗刺绣、粘贴画、木工机床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审美、欣赏,创新制作。一把剪刀、一枚刀片,即雕刻出永恒之花,动动脑筋、动动小手,即制作美丽模型;发展想象,发散思维,即可创造理想之作;妙趣横生的棋艺让学生能抓住关键,攻防转换,体味竞争之快感,并开拓严密的思维;球类、拔河等活动则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集团主义精神油然而生,演讲、知识竞赛、联欢晚会,让学生一展才华,锻炼胆识,培养竞争意识,让成功与挫折磨炼同学们的心境。
首先,学生的意志、品德得到了锻炼和净化。井研县研城小学学生到基地参训,据杨军校长介绍,该批学生中有五六名调皮大王,家庭条件优越,俨然一副"大哥"派头,基地针对此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在基地老师亲人般的关怀下、生活般的教育中、团队式的活动量,这几位学生坏习惯丢掉了,临走时眼泪汪汪地说:感谢基地老师,我们一定记住在基地的这段美好时光,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努力学习,请看我们的表现吧。
其次,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得到了增强的升化。通过参观中日果场、都引工程、大佛水库、观光农业区等教育活动,使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得到了增强和升化。现在的城镇学生多数时间身处喧嚣的城市,对农村缺乏了解,缺乏感情,有些学生虽然身处农村,但在骨子里有些瞧不起农村。通过五天的素质教育强化培训,这种不健康的情感逐步被家乡的风貌,农村的变化感染。
第三,培养了同学们爱劳动、爱清洁的美德,使同学们基本能独立生活。通过劳动实践、内务整理、自理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同学们爱劳动、爱清洁的美德,使同学们基本能独立生活。第43期井师附小五年级257名学生到基地参训,据该校老师介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60%左右的学生不能独立生活。基地老师从如何炒菜做饭到如何洗衣叠被等小事着手,通过五天培训,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还嫌不足。
第四,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得到了展示、提高。通过艺术、技能培训,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得到了展示、提高,并能根据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制作。
第五,有力地促进了“减负”工作的落实。我们曾对城区和农村学生心理作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愿到素质教育基地来,因为在基地的这五天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离开了学校,丢开了课本,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其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减轻了,因此,学生心情十分愉快,精神状态非常好,回到学校后学习劲头更足了。井研县研城镇中朱校长说:通过五天的培训后,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
井师附小五一班学生陈诗雨回校后仍留恋基地,想念老师:
敬爱的基地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井师附小五一班的陈诗雨,从基地回来后,我非常想念你们。在基地里短短几天的活动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真想放声歌唱,把心中的歌儿献给基地。
在这里,我要感谢基地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让我在短短的五天里学会了集体生活中互帮互助,在基地里学会了自理,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健体;在兴趣活动中动巧手、练本领、学技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乐趣,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从基地回来后,妈妈常表扬我能干多了。当然,这些有素质教育基地不可磨灭的功劳。在这里,我向基地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王村中学二年级二班学生廖建萍的心得体会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难受!难受!
一会儿这,一会儿那,把我整个人都搅糊涂了。真想家,成天都担惊受怕的,生怕会出错,想起就难受。“被子不过着,梳子搁错了,鞋子不准乱放……”别说了,别说了!我的脸滚烫烫的。这初来周坡的体会就是这样,一切都弄得乱七八糟。
高兴,高兴!
操场上掌声淹没了欢笑声。“范教官,来一个”、“范教官来一个!”……瞧,一、二、三中队联合出击正拉歌呢。够爽吧!“龙剑,雄起”、“剑雄起!”……听,我班的同学正在为参加百科知识的选手加油呢?
依恋,依恋!
突然有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有的同学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有的同学追着教官要签名留念。车队离开基地,整车人眼泪汪汪:“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胜泉初中二年级学生范小容曾写下《周坡基地行》,这是其中的一小段——
军姿训练,使我懂得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剪纸插花,使我懂得了心灵手巧的含义/野外拉练,使我懂得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更多的是,我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如何充实自己的人生…/我在日记的扉页,深情提上了五个字:“基地,我爱您!”
经过一周的磨炼,孩子们长大了——
一周后孩子回到家里好象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不愿做的家务活现在抢着做;原来做不来的,现在会做了;原来睡懒觉,不理被盖、偏食、大厌食,不爱招呼人的坏习惯一下子改掉了,站有站像,坐有坐姿,胖子变瘦了,精神了,孩子懂事了,家长开心地笑了。
后一篇:时下经济现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