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报恩塔

分类: 诗一般的济南 |
龙洞报恩塔矗立在鹫栖岩,玲珑挺拔,如梦如幻!
塔下南侧有一个小石庙,仅三面矮墙无顶,东墙上镶嵌的一块方碑上刻着“修塔和尚”四个字。方碑前禅坐着一尊和尚的石像,这个人就是修塔和尚宗义了。石像左前立着一块石碑,这是“白云庵主庆八十礼塔会碑”,报恩塔身上还镶嵌一块石碑,这是“报恩塔记碑”。这两处碑文向人们讲述着修塔和尚的故事。
我们先看看宗义和尚简单的年谱
宗义和尚年谱
1063年
1088年
1094年
1113年
1116年
1143年
宗义和尚高寿,不知卒于何年。
修塔和尚的故事
碑文记载,900年前,是宗义和尚修建了龙洞报恩塔。宗义俗姓杨,修塔时他是大圣院的讲经论和尚。大圣院在龙洞以东,彩石村处,现在沿存遗迹。
知恩图报是人之美德,忘恩负义为世间不齿。为鼓励人们常情感恩之心,宗义和尚用自己的钱修建了报恩塔。报恩塔1116年建成,济南王澄为之撰写报恩塔记。塔记碑嵌在报恩塔南侧,至今保存完好。
修塔三十年后,1143年,宗义和尚已届八十岁高龄,时为白云庵主,是颇有造诣的讲论大师。他举行了礼塔会,济南府章邱县乡贡进士穆(诚)为他八十庆生与礼塔会作记。刻碑立于塔南侧小石庙中。碑文漫漶不清,乾隆历城志金石考中记录了残缺的碑文。从碑文判断,白云庵应当是龙洞马蹄峪中的白云庵,有遗迹可寻。
不知怎么,在报恩塔南侧修建了修塔和尚小庙,庙虽然简陋,但躲劫难保存下来。当我们登上鹫栖岩,或是远望报恩塔,应当想到感恩,用善意与爱心回报大自然与世间的真情。
报恩塔记与白云庵主庆八十礼塔碑的碑文转载于后,龙洞报恩塔有明确的记载,不应该传抄粘贴关于秀才赶考的传说
从老君崖俯看




乾隆历城县志
金石考
报恩塔记
林棣开元寺东大圣院讲经论僧宗义,行业特异,所在有闻,意谓三界拘碍,邪宗莫能越;六道升沉,世智不可逃。使三界不能拘碍,六道无以升沉,一谢迷津,永登覺岸者,惟吾佛之教也。
故恩若虚空,无有限量。又念君以安治,亲以生育,师长以诲導,檀信以资给,此恩不报,何德可酬?遂罄所有,於齐之龙洞山寺鹫棲岩顶,葬舍利数十粒,起石塔七层,置观音像於龛中。又尽以昔日讲经论读诵功德,回向报恩,故名之曰“报恩塔”,以成其志也。
当知登是岩,瞻塔礼像者,知恩不可忘,则忠孝廉耻之心不待劝而后发矣。况明眼洞照之士,观晴天烈日,殊非外物;层峦秀岭,皆出自心,色聞浅深,纵群花之开落;声传远近,任幽鸟之去来。万异千差,惟一真界,则又以法报恩者也。
今集斯胜利,上祝圣寿无穷,法轮常转。更愿父母师长、一切含灵,同登极乐,亲礼弥陀。
曆下徐儀刊
白云庵主庆八十礼塔会碑
皇统癸亥四月
白去庵大论师义公传,济南素称号佳山水,距府城三十里因龙洞名者奇秀为众山甲□。峰峭□□□云霄□□□□□胜之所置□舍曰□圣游观□恋不忍捨心快气爽若超由尘外予谓比非常境宜□非常人居之及为□□□□□果然□□大论师名宗义者俗姓杨氏棣人董正梵行朴古□宋元佑三年□□□□□□为僧欲参了义游东西二京岁六者周后知济南□□和尚大□依□□□□□□□□□□□□□□华□竦动群听来咨□□谒者肩□□□□□□□□□□□□□□□岑寂□□□年寿□主僧□□□山葺□□□□□□□□苦□□□喜其幽邃清旷为□□□终焉之地□□□□□□□□□□□□□□□□□□举佛事为四□□有□已赀□窣堵波名曰报恩又为□□□□素□□□□□为□□授□□□□□□是日也天气晴朗人情欢怡□□□作□□□□□吾今身已□□□□于古□□□□□□□□□□□□□□□八十报□□□□请师二十员□曰□世诸□□秘印□十方贤□皆□□□□□□□□□□□□□将来□□□□□□□□□三十年八十无□苍龙遽□□□□□□所□予念稔闻师言又得实□□州龙兴寺华□院□著之石□□流辈闻风□□□□□□德乐道人以信□□□□□予游为□之济南府章邱县乡贡进士穆□皇统癸亥岁四月晦□□□会首赐紫□悟大师□
右碑高四尺一寸文二十行行三十六字径八分正书额字径一寸七分正书在龙洞报恩塔侧
20191017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