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家时,老友邀我去作客。他家往在靠近佛慧山一个幽静的小区里,“来吧,顺便逛逛开元寺,风景如画”。“好”,我去了,并带去了好消息。
徐北文和秦若轼关于艾XJ的传说,明确被切割,佛慧山景色更加亮丽宜人。怪诞传说曾隐晦暗示那墓有猫腻,让人误以为墓中是个man
……
然而,我断然拒绝带政治色彩的说教。
于是,我又一次去游览这个都市中的山谷,任思绪在现实和历史中回荡。朋友家窗台上晒着山菊花,显然那是佛山秋菊。餐桌上有不很德国但是真德国的啤酒,堪称醇厚。
那两天刚刚看到网名为“弓长”的博文:《济南开元寺和徐桂馨墓》,让开元寺一洗混沌。弓长是从研究韵书角度认识徐桂馨的,他引用了《切韵指南》的作者介绍:徐桂馨(1852——1899),字明德,山东济宁人,是历史上少见的女等韵作者。清史记载:“光绪间,济阳艾紫东妻徐,名桂馨,治音韵之学,有切韵指南四卷。”弓长先生也认为“一个妇女,能有如此多的著述,难能可贵,称之为才女,应无愧怍。”最后他分析认为“可知开元寺庐墓的徐桂馨就是《秋水阁天香诗集四卷》和《切韵指南》的作者”
游人可以感受佛慧山另一番风韵,想象那”仪型是式”“娇淑全全”的才女形象。
弓长的博文抄录了开元寺岩壁上有关石刻内容, 有很大的信息量,全文转载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392820100jxbb.html
济南开元寺和徐桂馨墓 (2010-06-27
17:53:12)
前几天写博文“济南闵子骞墓”,说“徐桂馨墓,可能只有我知道”。这话说大了,不“可能”!网络时代不得了——搜索一下徐桂馨,查出许多有关徐桂馨墓的博文。(参看“泉之韵”“民间考古”的博文)这下我倒省事了。只将有异于诸位时贤的意思说说就行了。
首先,开元寺什么时候毁的,应该是48年的战火,佛慧山顶的碉堡工事到1964年还很清晰,是济南周围的国民党军重要据点。不可能是文革中——1955年我们制锦市小学九级四班到开元寺春游,那时,西厅北厅北楼已经只剩骨架,但门楼还在,存西平房三间,西楼东徐桂馨墓前还有三间平房,前面好像还有一小院。当时,长生泉上神像还很完整。说是神像(不是佛像),因为年龄虽小,还记得神像的样子——
一个有发髻的穿蓝袍的神道,倚着一只老虎,大小和真人仿佛。而且寺院内两名“主持”也是挽着发髻,别着一根簪子。有博友说,北面是真武洞,佛道和谐——这是对的,民间寺庙什么怪现象都有。附上“泉之韵”搜集到的老照片,这个sinan开元寺就是济南开元寺无疑,55年那庙门还在,北邻三间西屋还在,西楼东侧的三间屋还在。

徐桂馨墓北侧和北侧岩壁上石刻也附上泉之韵的照片。本来就汗漫不清,好事者又彩色涂填,真假就难辨了。2004——05年我观察数次,释辨其字如下
北岩下东墙:
1、(篆书)赐徐氏---姝女之行---史藩書□国十六□秋九月□暮
2、徐夫人墓---娇淑全全----张机书,中华民国十六年秋
3、□□全全——□□(垚佀)书
北墙:
1、墓碑石上(篆书)赐徐氏--女子之冠——女娲氏书,十六年秋九月上旬
2、墓碑(自右至左):徐□□夫□
全德全行
龙图诚乎天定
清□□□(咸丰二)年八月十四日午时生
中华民国十八年九月榖旦
徐夫人徐夫人桂馨墓
右军将军王羲之书
请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戌时卒
有名有实
儒道得乃人传
北岩东墙偏南:
1、大总统题褒—仪型是式---中华民国七年二月【上有方印篆书:荣典之玺】
2、(无上款)---懿范孔彰----中华民国十二年五月【上有方印篆书:荣典之玺】
南岩摩崖碑文:
(南岩摩崖碑文,乱拓墨迹汗漫,位置较高,且背光,很难看清,2005年,有人要修缮,摞起红砖数垛(旁边还有黄沙数堆,不知为什么没有动工),我以花甲衰惫之躯,登上砖堆,摇摇晃晃算是大致抄录下碑文,整理如下。标点是我加的)。
徐女教士重修开元寺碑文:
自来梵观寺刹,名流之所游集,即多为名流之所修建。若巾帼好善亦有藉此为佛面光者,然皆出于求冥福、祈神佑之所为,
求其有孝思感触而不吝倾囊者,盖难其人矣。乃今观开元寺二厅重修之钜工而有异焉。开元寺者,历下之东南古寺也,其名胜与千佛山相埒,而寺之北厅与西厅西楼倾圮失修者有日也,人每叹为美中不足。岁戊辰济□女教士徐彩云,因其母徐太君葬寺侧,慨然兴□神灵亡魂之思念。于是撝工庀材,未经劝募,凡寺中西厅北厅西楼均为轮奂一新,而众善在□其□者,亦议于北厅阁庐制徐太君之主龛,以表彰徐教士之纯孝焉。嗟乎欧化东渐,闺媛普及教育。然文明科学而外,鲜有注重于彝伦者。今教士因母葬而任修寺,俾众善沐德而□(真?)龛主,由此亡母与庙寺俱古。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得于教士见之矣。吾愿他日之游是寺者,观楼厅之维新,不忘教士之善举,并因识教士之孝思,於以科学教育,更不没彝伦之教育焉。此则鄙愿之所区区厚望也。夫是为记。
赞助
济阳艾雨□(乡)
众善:黄文秋
刘齐芳
侯献宝
张万有
侯光荣
张立发
……
……
等立石
庚子恩科恩贡
候补直隶州判
王佩铭
□撰
后学
乔鸿恩
参阅
历邑
董青云
丹书
主持道藏
张社存
民国十六年岁次戊辰五月上浣榖旦
关于碑文的真假,我的看法是,修缮碑文撰文参阅书丹人名清清楚楚,不像后来造假。至于墓前石刻,特别是“王羲之”(我也注意到“之”似简化的“斋”,但上面还有“右军将军”字样),可以理解为集字(从传世王字中选字)。至于总统褒奖,当时的总统是徐世昌,一网友说“徐教士”即“艾小脚”,给济南道院的统掌徐世光(徐世昌之弟)的女眷看过病,以干姐妹相称,请封是有门子的。我查过民国修的济宁府志(传说徐氏济宁人),当时有这样的惯例,地方就善人善事向中央政府呈请褒奖,每年都有,济宁就有几人(但没有徐桂馨,可能因为她人在济阳,活动在济南)。徐桂馨是清末才女,有多种著述,民初庐墓,呈请褒奖,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墓右上侧真武洞内还有一石刻,似也与徐桂馨有关:
临时执政题---三族归仁---徐凤翥□□四年一□【上有方印:中华民国临时执政题】
徐彩云是否即“艾小脚”,我不感兴趣。我是从研究韵书认识徐桂馨的。
北大教授耿振生著《明清等韵学通论》,201页载:(10)徐氏《切韵指南》作者徐桂馨(1852——1899),字明德,山东济宁人,是历史上少见的女等韵作者。本书是改订樊腾凤《五方元音》而成的。又王绍增著《山东文献书目》有:
69页:四书集注圈点旁训衬解二十一卷
(清)徐桂馨撰
稿本
善目
省博
87页:切韵指南四卷
(清)徐桂馨撰
稿本
省博
423页:秋水阁天香诗集四卷
(清)徐桂馨撰
稿本
省博
一个妇女,能有如此多的著述,难能可贵,称之为才女,应无愧怍。
我曾请教耿振生,《切韵指南》存何处,答以记不清是省博还是省图。王绍增是了解省博省图藏书的,看来此书只存省博,而且是稿本,即未印行过,也未抄录过。为了写好我的《明清山东韵书研究》,曾持单位介绍信,并通过熟人找过省博副馆长(还是山大校友,比我低一级),想目验一下省博馆藏的韵书。但因为正逢迁移新馆址,人手缺乏,整理上架还未有期,无法见到该书。耿振生的作者生平介绍,应该是根据的书稿序跋。恰跟《清史稿》所记名字名号和墓碑上的生卒年月均相符,可知开元寺庐墓的徐桂馨就是《秋水阁天香诗集四卷》和《切韵指南》的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