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们负责人事的高官吃饭的时候,聊到最近的90后职场新人。说到一个新来的毕业生,被所在部门反映工作极其不上心。直属领导频繁找他沟通,他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整个人每天都处于晃神儿的状态。
你知道,他所在的传媒公司的部门,工作的时候气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这是一个需要快速沟通、快速反应,还要随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工作环境。所以这位总是不在状况、用他领导的话说就是“完全不给力”的同学,就显得特别扎眼。让同部门的同事无法容忍,没人愿意带他。
说罢这位高管叹口气说,经过几个月观察和忍耐,部门已经决定不要这个人了。
我问:“他当时应聘的是这个部门吗?”
负责人说:“我了解过,完全符合他当时的应聘意愿。刚开始的一两个月还挺认真的,后来说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总之,从这位负责人的叙述中,能感受到大家觉得这位90后的新人很不靠谱。因为他中间又提出来,想尝试XX部门的工作。当然,人事了解后觉得他工作态度有问题,调部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想了想,说:“他工作态度不对,也许是他根本不热爱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如果是这样,我也不觉得他的消极怠工有什么错误。可以的话,给他一个机会,也许调部门真的会解决他的问题呢。”
当年我在央视的时候,大概在领导眼中也是一副心不在焉、不知每天在“神思”什么的样子。别人艳羡你的工作,你却觉得活得毫无价值。
年轻人都有一些茫然的时候——热血沸腾地投入,但又很快发现那些不是自己想要的。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在你找到最想要的那个之前,不要放弃寻找。更不能让自己淹没在碌碌无为和天长日久累计的麻木中,最后忽视掉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位90后不应该就这样被否定,起码他比很多人有意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为人生排除一个选项,就可以更轻松地前进。如果他觉得我们的公司还有他感兴趣的方向,我愿意他留下来。
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是好事。尤其在我们的社会,很缺乏这样的意识。90后比我们更有自我意识。不必忧虑,这是一种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