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评课稿

(2010-06-21 12:26:03)
标签:

教育

解决问题

男生

数学思想

乐学

杂谈

分类: 一年级教学日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评课稿

   本节课是属于非常规课,是蔡老师从一年级一个男女生排队问题引入,初步渗透植树问题的思想,教学目标定位与初步了解间隔概念,为今后学习植树问题埋下伏笔,初步渗透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蔡老师上的这节课思路非常清晰,先是通过图片的展示排队中的数学问题:4个男生排队,每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可以插进几个女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动手上来摆一摆,再到动手画一画选定人数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男、女生,从具体到抽象符号化的过程。在回报交流中发现男生比女生多1个(女生比男生少1个)的规律,通过让女生走之后留下的空格,从而引出在数学中的名称“间隔”这个概念,再让学生去发现男生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即男生人数比间隔多1的规律,在老师的提问:“30个男生,间隔有几个?100个男生呢?要是间隔9个,男生几人?39个间隔,男生几人?99个间隔呢?”中去深化间隔这一概念。蔡老师还把间隔这一概念延伸至生活中,如:教室中每两张课桌的间隔等。在练习的环节,蔡老师安排了基础的问题,到隐藏的问题,再到拓展的问题将4个男生排成一圈,每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的问题。6个男生呢?8个男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下面来谈谈蔡老师的亮点之处:

1、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

  本节课由观察图片、植树、栏杆、学生团体操队列、路灯、课中举例生活中哪里有间隔及创造间隔。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

  蔡老师对重点词“间隔”的解释到位,不同方法画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对植树规律的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间隔概念的理解。

3、学生方面,老师能适时利用精准的课堂语言和表扬方式调控学生上课热情,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4、新课程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课堂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蔡老师注重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

 下面是本人某些不成熟想法:

1、关于间隔:

  一年级是否有必要引入这一概念并且提升到数学本质的概念上,即引入本节课的意义,因为到四年级的时候才涉及这一小块知识点。

2、关于拓展的练习:

  从直线的排队形式到画成一个圆形成为教学的新难点,把直线到弯曲更能体现一种数学思维的突破,数学中的许多教学很多都是从点、直线,而延伸到曲线是更深的一层次。可以利用直观演示去降低难点或用课件演示从直到曲的过程。但是拓展的问题将4个男生排成一圈,每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的问题。6个男生呢?8个男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你发现了什么?太要求面面俱到使得整体教学知识点重点不突出,可以稍微点到为止。

3、关于细节:

① 在报数时,一直到是告诉间隔数为9、19、39、99这类情况,些须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

②发现规律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让学生说清有什么规律,不应仅仅停留于学生说有规律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