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对比论证和恢弘的气势综合运用
(2012-05-30 21:35:58)
标签:
过秦论对比秦王朝教育 |
分类: 教学论文 |
从文言文行文谈议论文写作之三
《过秦论》中对比论证和恢弘的气势综合运用
《过秦论》一文传颂不朽,很有说服力。文中对比论证和恢弘的气势综合运用,使文章结构宏伟,气势磅礴。金圣叹在《才子古文》(历朝部分)卷二中对本篇加批语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补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这是说得相当扼要的。
二、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九国之师的对比从领袖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用兵谋略、抗秦结果等几方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之弱,反衬秦王朝灭亡之易,为后文引出主旨作了铺垫。由于作者对陈涉的偏见,文章在论及陈涉时,作了几方面的对比。文章先从才能上拿陈涉与普通人相比,再将他与孔子、孟子比贤,与陶朱、倚顿比富,以竭力渲染陈涉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此基础上,用陈涉的个人素质与其所领导的起义军的影响力进行对比──“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景从”。通过对比,突出秦王朝暴政的不得人心。
三、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秦国的对比文章在写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强大,自以为建立了万世基业后,却大力铺写陈涉义军领袖才能之劣──瓮牖绳枢之子,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倚顿之富;起义举事之急──蹑足行伍之间,崛起阡陌之中;义军队伍兵力之弱──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装备之差──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响应之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景从;灭秦之易──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灭秦族。通过对比,突出秦王朝灭亡之易之速,为后文张本蓄势。
四、秦国攻天下与守天下的对比。一是以秦国兴起发展之时与一统天下后所实施的对内对外政策上的对比,突出其在内外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暴虐和不得人心,为秦的灭亡埋下伏笔。二是用秦攻取天下与守天下进行对比。攻天下成功,守天下失败;攻取天下漫长,守失天下迅速。通过对比,引起人们思考,为后文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奠定了基础。
在《过秦论》中,贾谊采用对比的手法,极尽铺陈之能事,细细说明诸侯各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秦。但是六国最终却不战而败,“争割地而赂秦”。 用概括扼要的笔墨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感到短短一篇文章竟然包涵了这许多东西,自然觉得文章饱满充沛,读起来思路自然而然跟着作者的笔锋走,加以铺陈发挥,那当然会显得气势恢宏了。
对比论证和恢弘气势的综合运用很值得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