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春联为何用白纸写成

标签:
春节春联清朝宫廷文化 |
上世纪80年代,去过几趟沈阳故宫,发现沈阳故宫很多大门上都悬挂着白色对联,原以为这些对联是因天长日久经岁月风霜洗礼而褪去红色。没想到过了十多年后,沈阳故宫白色对联之谜才被新华社记者的一次采访揭开。原来,那些悬挂在沈阳故宫的白色对联是清代宫廷过年时的春联。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一般所常见的春联都用红纸写成,因为红色在汉族人的文化里代表着喜庆和吉利,用个时髦词儿叫“热烈奔放”。而用白纸写对联却是汉族人在办丧事时才用,称为“挽联”。那么,为什么清朝宫廷里会悬挂着类似汉族“挽联”的白色春联呢?2009年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
武斌说,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对联是挂而不是贴。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书法最初用满文,清中叶后改用汉字。清宫所挂门神均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门神有4种,即金武门神、五谷丰登文门神、福寿双全仙子门神、童子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