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臧天朔狱中名人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名人狱中生活是一次难得的休假
吴若愚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练书法,当编辑,写文章,只能是一个高雅的梦想,或者说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一点附庸风雅的兴趣,也早已被生活的艰辛磨成了一手老茧。然而,对一个普通人难以实现的高雅梦想,却能在监狱里的一些特殊囚犯身上实现。这些特殊的囚犯就一些犯了罪被关进监狱服刑的名人或官员。
最近,《北京青年报》披露了因聚众斗殴锒铛入狱的歌手臧天朔,因操纵股价罪被判14年牢狱的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和原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在狱中服刑情况。据披露,臧天朔在狱中练起了书法,而黄光裕则画画,曹文庄不但练书法,而且还在监狱专门面向服刑人员开办的报纸《北监报》编辑部当编辑,平时还会为市监狱局主办的《新生报》当通讯员,按网民的说法,几位在监狱里干的都是“艺术活”。
常言道,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监狱管理者把这些曾经的名人和官员组织起来,成立“兴趣小組”,让他们在监狱里挥毫泼墨、激扬文字,这也许就叫做人性管理。对于这些曾在社会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名人们来说,这样的监狱生活更象是一次难得的休闲长假。他们在入狱之前,总是为个人利益处心积虑,常常与对手拼的你死我活,哪有时间练字画画?即使能抽出一些时间也只能投入到应付人际关系当中。像臧天朔这样的嚎叫派歌手,唱歌时就带着狂躁不安的野性,那歌声曾让多少人毛骨悚然,到监狱里练练毛笔字,也许能让他脱去那一身野气。
名人毕竟是名人,官员毕竟是官员,他们的智商总要比常人高,要不然怎么会成为名人和官员呢?他们即使进了监狱也表现的与众不同,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就是他们的护身符,一直护着他们走进监狱,为他们的狱中生活增光添彩。早就有服刑官员在狱中写书的报道,听说还赚了不少版税。对于曾经有过文学梦的官员来说,在位时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了监狱,人性化的管理等于给他们提供一个休闲场所,这也许是上帝给他们安排的一段人生插曲,不但丰富了人生阅历,而且有可能为他们的艺术创作赋予灵感。
不过,你千万别以为中国监狱里的囚犯们都会像臧天朔,黄光裕和曹文正们那样幸运,大部分的普通囚犯还是在荷枪实弹的警察看管下干着“劳其筋骨”的苦力,他们在烈日下挖沟,采石,在风雨中搬运,那一身黄马褂下面罩着的是长期没有沐浴的身子,散发着一股难闻臭气,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进去之前只是普通的工人,农民或失业者,只因一时的贪婪或冲动身陷囹圄。虽然他们是罪有应得,但他们却不能和名人们相比,名人在社会上是名人,吃香的,喝辣的,花天酒地不一而足,到了监狱还有人提供修身养性的条件。而普通人呢?在社会上羡慕名人,嫉妒官员,梦想着有一天能和名人们平起平坐,享有同等人格,为了追求这些平等,他们便把不住自己的冲动,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进了监狱,本以为这回可以和名人官员们平起平坐了,可是到了监狱,该卖苦力的还是继续卖苦力,该逍遥自在的还是逍遥自在。如果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概只有那道高墙算得上是人人平等的标志了,因为大家都在高墙里生活。这就是中国的监狱,囚犯也分三六九等,因为中国社会是这样,中国的监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这就是中国社会。
这时,让我我想起了另一个名人,就是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的著名作曲家苏越,他会不会也在监狱里参加个什么“兴趣小组”呢?假如参加,他还会写出什么歌来吗?当然,即使他能在狱中写出什么歌恐怕也不会流传于世了,因为他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他这个名人大概不会像臧天朔那么自在,至少精神上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