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为复兴何为素质

(2010-04-17 07:34:03)
标签:

教育

素质

分类: 杂文时评

何为复兴何为素质

辽北老吴

这几天的心情,总是随着玉树的震情在起落。对于人间的苦难总是有一种来自冥冥之中的理解,那就是,灾难始终在寻找贫穷落后,就像我们的现实社会,弱势群体始终逃不掉强势群体的欺压。大自然也一样演绎着欺软怕硬。汶川的地震,西南的大旱,新疆的大雪,玉树的地震,大自然也在欺负西部人。自然的力量不可抗拒,人类总是无可奈何,我们只能坚强面对。对于大自然带来的的痛苦人们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度过这艰难时期,而对于社会的弄虚作假,我们却也无能为力。

 

星期四,女儿就把几十本书从书包里倒了出来,在书堆里挑选几本装回书包,我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明天市里要检查学校的素质教育,所以学校通知学生不许带太多的练习册。音乐,美术,劳动等素质教育课本必须带齐。第二天女儿一放学,进门就说,今天在学校呆了一天。我问是咋回事,她说,一整天全上自习了,老师一节课也没讲。校长陪着市领导到各班看了一眼,市长说挺好,挺好,也就走了。

 

我真是纳闷,市领导检查,老师就不讲课,这是什么素质?难道自习就等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了吗?学生真的不用老师讲都能自主学习并能理解书本知识,那我们的国家真的有希望了。

其实老师不讲课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怕市领导看到他们讲课的水平。当然市领导心理也是有数的,来检查不过是为了完成工作日程,学校的情况不可能不知道,哪个领导家没孩子在上学?即使自己没孩子上学,亲戚朋友也有,在亲戚朋友那里也能了解到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是领导们来个“何必认真”,一切问题也就不叫问题了。

 

其实,我是知道女儿的学习是何等的繁重,整天就是没完没了的做练习册,早晨5点半上学,晚上5点半放学。这一天,除了课间活动十分钟外,再也没有什么体育课,音乐课之类。现在女儿的眼睛已经近视到300度了,背也略略的有些弯,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名状。可是,怎么办呢?咱不可能离开学校自己教孩子,咱没有郑渊洁老师的水平。只能随波逐流,可是我总是担心,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干什么,难道还要培养一批掏粪工?

 

人们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几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了,可是,我们在哪里看见素质教育了呢?为了应试教育,学校总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上级的检查总是走马观花,例行公事,以完成任务的理念搞形式主义。我真的很困惑,难道上级主管部门就不知道,学校的现状吗?为什么不是实实在在的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对教育进行改革,为什么总是光说不练?难道我们的教育也要睁只眼闭只眼?这可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的大问题啊!

 

我们经常听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词。我不知道人们怎么理解复兴一词。我的理解是,从字面解释,复自然是恢复,兴当然是兴旺。我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几个朝代值得我们骄傲的,难道古代封建帝王的统治还比我们现代的社会还先进吗?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到底哪一个朝代值得我们效仿和照搬?我们是不是低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文明,而去梦里寻找大唐盛世,如果是那样,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

 

我们中国人,一谈到素质,就想到“国学”,就搬出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之乎者也,似乎这世界的存在就是为孔夫子创建的。孔子在中国的影响,已经在腐败的满清政府有所体现了,那就是被洋鬼子称为东亚病夫。我想,这一称呼,不见得是对中国人身体素质的描述,而深层的意思,恐怕是指中国人的精神素质。鸦片战争的失败就是中国人精神素质的真实写照。那时的中国人不可能不读四书五经,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了亡国奴,可见,所谓的国学,害人至深,有史可鉴。

 

我们今天还谈素质教育,我们却要搬出曾经影响到中国发展的绊脚石,难道我们复兴的伟大目标就是封建王朝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吗?难道我们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盛世不都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痛苦之上的家天下吗?哪一个值得我们效仿呢?我想一个也不值得我们效仿,我们追求的是公民社会,我们需要往前看,而并非往后退,复兴岂能复古,素质教育岂能之乎者也?

 

请不要忘记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肯定现在,正视过去,甩掉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从意淫中走出来。找出中国全新发展的道路。全民团结向前走,创造中华民族新兴的伟大奇迹,那才是明智之举。何谈复兴,只谈新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