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之《古兰经》里的植物(三)橄榄

标签:
伊斯兰古兰经阿拉伯橄榄文化 |

《古兰经》里的植物(三)橄榄
这里说的橄榄可不是中国人常吃的那种果子,那是橄榄科橄榄属的我国原产植物。而《古兰经》里提到的,就是地中海地区的标志性植物——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也就是今日我们拿来做菜的橄榄油的来源。
油橄榄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种植可谓是历史悠久了,据说早在数千年前,那里的民众就开始栽培它。而被称为“油橄榄的故乡”的地方,就是叙利亚。我在叙利亚时,基本上每天进早餐时,旅馆的服务员都会送上一盘油橄榄,就像上面的图片那样的。不过老实说,我觉得味道有点怪,不喜欢吃这个……倒是阿拉伯人拿它就着大饼,吃着挺香。
因为油橄榄是古代当地人民主要的油类来源,所以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有人统计,《圣经》中,“油橄榄”——即“Olive”这个词出现的频数超过200次。这一点也不奇怪,基督教本身就起源于大叙利亚地区么。而讲起油橄榄在基督教中的寓意,恐怕大家都会想起诺亚方舟的那个故事吧。
大洪水泛滥后,诺亚第二次派出的鸽子,口中衔着新鲜的橄榄枝飞回,为人们带来了好消息,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安宁。
同样的,一脉相承,《古兰经》里对油橄榄也很看重,总共有7章提到了油橄榄树,比如说:
“他为你们而生产庄稼、油橄榄、椰枣、葡萄和各种果实。……他为你们而制服了昼夜和日月”(16∶10~12)
“真主是天地的光明,他的光明象一座灯台,那座灯台上有一盏明灯,那盏明灯在一个玻璃罩里,那个玻璃罩仿佛一颗灿烂的明星,用吉祥的橄榄油燃着那盏明灯……”(24:35)
“我又借它而为你们创造一种树,从西奈山发出,能生油汁和作料,
供食者调味之用。”(23:20)
所以,在阿拉伯人的心目里,油橄榄就是吉祥的代名词,象征着财富、兴旺、发展、幸福。
不过说起油橄榄与《古兰经》,我倒是有一点小疑问,马坚先生的汉译本《古兰经》中第95章《无花果》开头就是“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以无花果和榟橔果盟誓”,80章也有:“我在大地上生产百谷,与葡萄和苜蓿,榟橔和海枣”。这里的“榟橔”就是阿拉伯语“油橄榄”(音Zaitun)的音译,也就是汉语别名“齐墩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是这么称呼的)的来源,可为什么在同一本书里要用两个不同译名呢?不解。
其实,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中国还有一座城市在古代阿拉伯人心中与油橄榄挂上了钩,这座城市就是泉州。众所周知,泉州是宋元时期南方的重要港口,也有众多阿拉伯商人前来经商。正巧泉州有个别名叫“刺桐城”,那是因为五代时期重修城垣时,在城周围广种刺桐树而得名的。结果阿拉伯人来到这里以后,就把“刺桐”按照他们的发音给写成了Zaitun,久而久之,远方的阿拉伯人就都以为泉州叫做“橄榄城”了。后来像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后,在其《游记》里写了一句话,“城中并无油橄榄,中国印度都无油橄榄”,估计他是挺失望吧。
好,现在把话题再转回中东,油橄榄的寓意既然是吉祥与和平,自然是深受阿拉伯人喜爱的了。突尼斯的国花就是油橄榄花,不过那也有它是橄榄油的出口大国的因素。而在沙姆地区,与橄榄有关的圣迹就更多,最著名的就是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橄榄山,即耶稣曾经布道的地方,周围遍植橄榄木。犹太人、基督徒与阿拉伯穆斯林都把这里看作神圣之地,传说世界末日时,救世主弥赛亚或耶稣基督或穆罕默德会在这座山上回到人间。而现在放眼望过去,这山上到处是坟墓,因为犹太人、基督徒与阿拉伯穆斯林也都相信,埋葬在橄榄山上的死者是要最先复活见主的……
而在约旦首都安曼的烈士纪念堂平台的花坛上,种着一棵名为“生命之树”的油橄榄树,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对着它奏乐唱歌,借此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啊,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位去世的名人了。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作了一个著名的演讲,最后以一句惊世名言为结:“今天我来到这里,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请别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掉落”。这句话与他8年以后的“我感到天国之风在吹拂”一样,堪称他一生的两大强音。
如今,阿拉法特已经去了天国,但他的心愿始终没有实现,在这片橄榄枝围绕的土地上,却还是看不到真正的吉祥与和平。这是多大的讽刺?
外一篇:
油橄榄(学名:Olea europaea
英文:Olive),其果肉及果核含油量很高,中国古称齐墩果、阿列布。油橄榄是人类最早进行驯化栽培的四大果树之一(其他三种为葡萄、无花果、和枣椰树),橄榄油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用油之一。
地中海中东部沿岸很多地方都发现有不同时期的油橄榄及人类利用油橄榄的遗迹和遗物,说明油橄榄的主要地理起源地应该在这一地区的某个或某几个地方。在意大利博洛尼亚Mongardino考古发现了油橄榄叶化石,在以色列的山内盖夫(Har
Hanegev)发现了炭化的野生油橄榄树干,其叶子被测定时代大约在公元前45000年至公元前25000年。在意大利巴里(Bari)南部的托雷戛纳(Torre
Canne)还没有陶器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定居点,发现了很多炭化的油橄榄种子,居民可能已经把油橄榄当作食物。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油橄榄种质资源--品种及世界野生资源的收藏》中公布的油橄榄考古发现及历史起源地纪年表,最早的野生油橄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至公元前5000年。
人类种植改良油橄榄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的铜器石器并用时代,在南高加索包括伊朗北部靠近里海地区发现了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油橄榄。在地中海东部沿岸的叙利亚、克里特和小亚细亚西南部,油橄榄被大量种植,同时这一地区发明了橄榄油的榨取方法。在希腊南部克里特岛的米诺斯(Minoans)王宫遗址中,考古发现有许多存放橄榄油的陶罐和榨油的石具,壁画中则有描绘当地人用橄榄油祭神的场面。公元前2000年,古以色列人把橄榄油用作圣庙中灯的燃料。公元前16世纪腓尼基人将油橄榄带到了欧洲更广大的地区。
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Phoenicia)人以航海著称,腓尼基居民是闪族迦南人,因为希腊人珍爱他们带来的海贝类的贝紫红染料“腓尼克斯”而得名。古腓尼基艺术受亚述、埃及和爱琴海影响,酷爱人首狮身的斯芬克斯形象。而今腓尼基故地,突尼斯的名城斯芬克斯城周围有2000多棵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树。今天以油橄榄为国花的北非突尼斯,被称为世界油橄榄园。“突尼斯”一词由腓尼基人崇拜的守城女神“塔塔尼斯”演变而来。
在唐与大食争夺中亚的达逻斯战役后,被俘的杜环于751至762年间遍游了当时的黑衣大食国全境。他在《经行记》中描述大食的油橄榄时写道:又有荠(Zaytun)树,实如夏枣,堪作油,食除瘴。油橄榄由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带来中国唐朝。公元803至863年,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齐墩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今叙利亚),拂林呼为‘齐虚’。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或说齐墩是波斯语油橄榄“Zeitun”的音译。同书又载“阿勃参”(Afursama,阿拉美语,指橄榄油膏),产于拂林国,“长一丈余,皮色青白,叶细,两两相对。花似蔓青,正黄。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据说这种油,唐人用来涂疥癣,极灵验而价昂。曾有研究表明,唐时在南方有齐墩树引种。元明之际的《回回药方》里转引阿拉伯古方,有多处油橄榄的药用记载。
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中国还有一座城市在古代阿拉伯人心中与油橄榄挂上了钩,这座城市就是泉州。泉州是宋元时期南方的重要港口,也有众多阿拉伯商人前来经商。正巧泉州有个别名叫“刺桐城”,那是因为五代时期重修城垣时,在城周围广种刺桐树而得名的。结果阿拉伯人来到这里以后,就把“刺桐”按照他们的发音给写成了Zaitun,久而久之,远方的阿拉伯人就都以为泉州叫做“橄榄城”了。
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和留法学生带来一些油橄榄树苗,在云南蒙自县草坝、四川重庆和台湾省等地栽培,但规模都很小。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首次进行最大规模的引种。从阿尔巴尼亚引种油橄榄5个品种1万株,总理亲自动手栽树。这批树苗种植于长江以南15个省区。在油橄榄引种工作中,由邹秉文先生倡议将“齐墩树”改命名为“油橄榄树”。在橄榄树前冠以“油”字以别于中国南方原产的一种水果“橄榄”
(学名:Canarium album 英文:Chinese
olive)。1978年至1987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中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油橄榄栽培。
随着油橄榄在地中海沿岸的大量种植,其在地中海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也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在公元前1500年,橄榄油已成为了克里特岛上的主要贸易物。古希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146年)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将长矛投掷于岩石上,为雅典创造出了一棵结满果实的橄榄树,并因此战胜了对手海神波塞东,赢得了对雅典的资助和保护权。后来,橄榄花环成了对体育竞赛中的获胜者奖赏,它象征着智慧、和平和胜利。在古代奥运会上获胜者的唯一奖品就是一枚橄榄枝。艺术作品中,众神之王宙斯总是为橄榄花环所装饰。考古发现在古代特洛伊英雄的家中,橄榄软膏被视为珍藏。一直到荷马时代结束,橄榄油只有贵族才能使用。
约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的旧约圣经最初五部经典之一的《创世纪》记载:上帝因世人行恶,降洪水灭世。四十天后,洪水退落,诺亚放出鸽子口衔橄榄枝飞回,放在用歌斐木早的方舟中,表示上帝与人结好使洪水已经退去,人们便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公元前27年至公元180年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时期,罗马各附属国的使者觐见罗马皇帝时,都要献上橄榄枝以示和平。1942年巴黎世界和平大会把毕加索绘制的衔着橄榄枝的白鸽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
希伯来人以橄榄油为扫罗行膏油礼,如同加冕。大卫、所罗门成为王的时候,都是涂的橄榄油。《圣经》中“油橄榄”出现的频数超过200次,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使灯常常点着。”类似的记述,《古兰经》中也有:“真主是天地的光明,他的光明象一座灯台,那座灯台上有一盏明灯,那盏明灯在一个玻璃罩里,那个玻璃罩仿佛一颗灿烂的明星,用吉祥的橄榄油燃着那盏明灯。”在阿拉伯人的心目里,油橄榄就是吉祥的代名词。阿拉伯人酷爱橄榄,把它奉为真主的赐福。《古兰经》中也有关于油橄榄的记载:“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你们可以用做饮料,你们赖以放牧的树木因之而生长。真主为你们而生产庄稼、油橄榄、椰枣、葡萄和各种果实。”
与橄榄有关的圣迹最著名的就是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橄榄山,即耶稣曾经布道的地方,周围遍植橄榄树。犹太人、基督徒与阿拉伯穆斯林都把这里看作神圣之地,传说世界末日时,救世主弥赛亚或耶稣基督或穆罕默德会在这座山上回到人间。而现在放眼望过去,这山上到处是坟墓,因为犹太人、基督徒与阿拉伯穆斯林也都相信,埋葬在橄榄山上的死者是要最先复活见主的。
橄榄树在地中海沿岸被认为是知识、智慧、富裕、和平、健康、力量和美的象征,还被赋予了“童贞”的意义,据说赫拉准备引诱宙斯时,身上总是涂满了神圣的橄榄油。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希腊的新娘结婚时,都会佩戴或手持橄榄叶。另外据说,由它所引出的梦境涉及人生前途。一般认为,梦见橄榄,喻示拥有光明前途;未婚男子梦见橄榄枝,则预示着恋爱成功;梦见橄榄砸中脑袋是发财的预兆;梦见自己摘下橄榄枝会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