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宵节”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正在速慢消失

(2010-02-24 15:50:33)
标签:

元霄节

花灯

高铁

唐玄宗

专家

院士

城市

文化

杂谈

http://s16/middle/5ffd5f02g8053fbfd195f&690

春节大乐的硝烟刚刚散去,“元宵节”的欢乐焰火再度燃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元霄节”开始式微淡,一些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也开始速慢消失。更多的是把“元霄节”选用了以购物和吃喝等消费形式来代替,其文化内涵都已被抽空。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维护传统节日的一些古装文化,已被全球化浪潮和商业化进行炒作,把传统节日变成被掏掉内核(民族文化)的“空壳”。

一、“元宵节”上的一些动物灯龙由数百种变成了不到100种,更多的是以物质消费代替了活动。

 元霄节本来是吃汤圆,闹花灯、舞狮子狮球,耍龙灯等民间文化活动的日子,可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满街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各式各样的送礼佳品,没过正月十五都算是过年的日子,可是“元霄节”的花市和花蓝以及巧克力的狂摆早已而来,早已成为商家“八仙过海”的竟争之地。“无缝爱情、亲密无间”的无缝铂金戒指等新款珠宝首饰也都披着情人节的外衣闪亮登场。虽然还没到正月15日当天,但要在以往,现在的大街小巷早已被各式各样的灯龙和舞狮耍龙灯的等热烈气氛所占领,但现在,博主忙碌了连续几天,虽然是“元霄节”的浓厚气氛,但所表现的传统节日已经变了味,到处只见到成双成对的男女手里拿着一束花或抱着礼品在大街小巷玩耍,要么就在各式各样的酒楼或咖啡馆甜言蜜语。能容纳数百人就餐的餐厅还是挤得满满的。

今年还有玩出了一个新花样,元霄佳节,一些酒店还参照婚礼程序,首次推出了“入住总统套房+豪华轿车接送+武广高铁一日游”等套装产品,最高价格也达到了令人咋舌的99999元。很少看到街上有人闹花灯和耍狮子狮球的。前些年满街都是以各式各样动物做的花灯现在看不到几种了。

  二、古装人物灯龙正在速慢消失。

  博主看到,现在除了还有少量的狮头在玩玩外,其它的民间活动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以前那些以红楼梦人物用竹蔑编造而成的灯龙现在只能在少量城市里面见到,大部分城市对这个传统的文化活动已经速慢消失。

 三、稻草灯龙已完全消失。

 博主记得小时候过元霄节的时候玩过稻草灯龙,很有民间文化气息。每年到了元霄节的时候,提前找来许多干稻草,花费一定的功夫用绳子将稻草成一条长长大大的龙,再用大竹棍插好,并用小竹棍浇成一根根小蜡烛,到了元霄节这天,大家点上蜡烛敲锣打鼓迎草灯龙到亲戚家玩。但近些年来,根本就见不到这一民间活动了.

四、元霄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该拿什么来拯救你

“传统节日,我们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在广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的感慨,道出了时下许多人对我国传统节日渐行渐远的无奈。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元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可是,由于被现代人们的消费和受洋文化的感染,观念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其正在传承中“疲软”并逐渐消失。而一些西方式的文化模式且经“本土化”改造后,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被人们所睛睐,慢慢地占领了中国消费者的市场。相关部门也对这样元霄文化活动作了一份调查显示,70%的年轻人认为过节就是为了快乐,而他们的快乐建立在吃喝玩乐上,对民间的一些文化活动根本不感兴趣,还有20%的人认为,过去哪些古老的活动已经这么久了,到现在这个年代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就是搞起也显得有点丑,所以不想开展这样无意义的活动。还有10%的人认,过一个节要这要那,又要花钱,够累人的,干脆不搞算了,免得麻烦,过节吗,就是要轻轻松松,过得自在些就行,没必要搞这些东西。

 实际上,在我国传统风俗中,“正月十五闹元宵”,闹腾得越厉害,就显示日子越红火。一个“闹”字,将春节的欢乐气氛推向了第二个高潮,只有元宵节的灯火繁花散尽之后,才算过了一个圆满的年。

  据记载,在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长安的灯市规模浩大,燃灯5万盏,花灯式样繁多,还出现了广达20间、高150尺的巨型灯楼。成千上万的宫女和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当年中国这种举城欢庆的盛况,恐怕连今天的巴西狂欢节也望尘莫及。

  有专家指出:“时代虽然不同了,但我们要重估节日文化中的狂欢意识,对过去的哪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但要继承好,而且要宣扬和发扬好!”其实,西方人热情奔放的天性,使巴西和柏林等地的狂欢节充满了狂热的情调,但是与神州大地燃遍爆竹烟花的欢乐气氛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