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张琳说成是一个时代的到来
文/泥伽沱比


北京时间7月30日,2009年世界男子游泳锦标赛800米自由泳决赛结束了,中国选手张琳以7分32秒12获得冠军,并刷新了新的世界纪录6秒多。这也是我国男子游泳选手第一次在世界级大赛中创造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
张琳获得冠军,无疑给中国人民一个极大的喜悦,给全世界一个震惊。当他还在水中喜获冠军的成绩绽放出灿烂的笑脸的这一刻,全世界人民的眼光立即都定格在中国张琳这一点上,从此,世界人民对游泳比赛将会把眼光拐向中国健儿这一个角度。大家都很清楚,我国在游泳项目上,相当长时间以来,都被压得无法喘过气来,别说大赛夺冠,就连小赛也只不过是最好成绩,在电视观众面前都是没法激起对选手的热情,一提到游泳比赛,观者的定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定夺不了冠军,事实也是如此,多少届比赛不是与金牌擦肩而过,就是名被浪淹,连媒体也只能用创造“最好佳绩”这四个字来了结这一遗憾的结局。也许就是中国在游泳史上一直处在愤恨的低迷潮,所以,有不少中国游泳运动员们发奋努力,酝酿着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有关部门也想办法挖掘人材,加大对游泳训练方面的投入,全力以赴破难关。

张琳的这次夺冠,我想绝不是偶然的靠什么天时地理人和,这完全是他在永不停息的勤奋辛劳和独特的运动天赋还有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所得来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表扬,没有理由不为这样一个为国争得崇高荣誉的人创造一个属于他应该获得一定报酬的氛围。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媒体开始说,这是一个张琳时代的到来。这样的说法在姚明与刘翔身上说过,由于媒体的地震,我们也跟着媒体跟姚刘走过了一段历程,但回顾这段历程,我们体会更多是什么?刘翔和姚明还有张琳的价值的体现,他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体育运动人为此而去奋斗,为国争光。我们不能参加体育运动比赛的大部分人可以以此为榜样,勤奋工作和学习。张琳他可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但不能说这是一个张琳时代的到来。在国外,有许许多多的体育健将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很少有媒体说成是某某的时代到来。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去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人夺得8金,可是美国并没有把他说成是一个时代的到来。确切地讲,一个时代的到来,应该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因为只有这个机构通过最英明的决策来让全国人民有着最根本和最实惠的走向,中国走过来了,是跟着党走过来的,而不是那一个人。张琳的荣誉首先是属于这个国家和人民,但更实惠的荣誉是属于他通过奋斗的自己,别人想不到也拿不走,分享的只是他为国争得崇高荣誉的愉悦。刘翔和姚明的时代到来,让我们体会到的只是当时扬眉吐气的愉悦,那么时代的走向跟谁呢?明显就不是这两个人,而是我们的党。

竞技体育有它显著的精神激励价值和象征意义,对于体育爱好者及普通公众而言,它用影像定格聚焦形式且实时展现的“英雄主义”、拼搏精神。但凡事过犹不及,很多时候,恰是我们过于沸腾躁动的感性投入,让“英雄情结”负荷超载,让某些体育竞技与体育精英渐渐走上了符号化、图腾化甚至泡沫化的世俗岔道。
回顾一下我们的体育时代史,着实有太多的古怪和不堪夹杂其中。比如凡夫俗子、性情中人的被超人格化、造神化新闻处理、宣传报道,比如对世界范围内冷门运动项目的代表运动员过于拔高,比如对时代式运动员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倾向的推波助澜等。以刘翔为例,设若不是太频繁太急功近利的商业“变现”行为,以他的运动天赋兼之正值运动黄金时段的生理优势,应该会取得比现下更突出更值得人们尊敬的业绩吧。至少,不会如近两年人们所看到的,一些体育元素之外的复杂争议纷繁迭出。
体育时代化的经验教训着实太多,完全没必要一厢情愿地将张琳推入这条单行道。他仅仅22岁,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他应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成长之路、有不被公式化宣传包裹的青春自由,让他在一个更本性、更宽松、更安静的公共环境中运动、竞技和成长。宁愿看到张琳以自悟自践的从容姿态走向人生和运动生涯的未来,而不希望他被急功近利,塑 造 成 又 一 个 体 育人的时代到来。(后三小段引用作者薛七七部分语句)
(感谢新浪首页推荐和圈子加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