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和王羲之的关系

(2018-03-26 16:07:33)
标签:

健康

教育

时尚

文化

杂谈

分类: 书画鉴赏(学习)

王陽明耶溪送別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f5d5f9114cbd4ce38a583c22a1d6be41.jpeg

王阳明,一代心学大师,继孔子后,又一位圣人。一生习书甚勤,特别是在《圣教序》《十七帖》等二王法帖上用功最深,行草造诣极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大胆地将心学融入书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他曾对弟子说:“我开始学习写字,对照临摹古人的字帖,只是得到字的形状。后来拿起笔来不轻易落在纸上,专注思索,静心思考,在心里构造它的形状,时间久了才开始懂得它的法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488e1542399741c7b8e1e10ac036b266.jpeg

若耶溪上雨初歇,若耶溪邊船欲發。楊枝嫋嫋niǎo()風乍晴,楊花漫漫如雪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e01dbf2c06b24bb1963c4b014eca854e.jpeg

湖山滿眼不可,畫手憑誰寫清絕。金樽綠酒照玄髪,送君蹔zàn作沙頭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f24436f76cfc46a994d5ae1f43478f9a.jpeg

長風破浪下吳越。飛帆夜渡錢塘月。遙指扶桑向溟míng渤。翠水金城見丹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f61f06b5e7294e6da6f90601929c3f66.jpeg

天子,金匱琅函貯芳烈。內兄諸用冕惟奇負藝,不樂於公道者久矣。今年

內兄諸用冕惟奇負藝,不樂於公道者久矣。今年將赴南都試,別之若耶溪之上, 

內兄諸用冕惟奇負藝,不樂於公道者久矣。今年

此詩收入今人束景南先生的《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中,并作了考證。補充了陽明門人所編年譜之不足。因為年譜說弘治甲子年,先生三十三歲,在京師,主山東鄉試,過於簡略。其實,是年上半年還在紹興若耶溪的陽明洞天結舍居住講學。先生分析的。鄉試一般在秋天,秋闈(wéi是也。會試在春天,春闈是也。其妻舅諸用冕赴南都鄉試,自己赴山東主考,時間差不多,還能同路一段。與先生版本稍異的有四個字,有便時再請教。三個紅字分別為收、魄、蹶jué(juě,尥蹶子(liào juě zi)、荒。中間兩個關乎韻腳,尤為要緊。垣南草堂陽明先生的令尊大人在京師的寓舍,父子曾同朝為官。陽明先生在弘治甲子年主試山東后,調動了主事衙門,從吏部調到兵部,官階沒有上升。講學中,“明良知”的概念已經提出。詩中的鄒魯英和妻舅一樣,都是弟子,都在陽明洞天用功。此詩跋文中將前因都講清了,時令四月望,即四月十五也,人間四月芳菲盡,春事料梢。而月半以後,月亦殘缺,故有“夜渡錢塘月”之說。此詩十韻,已屬長歌,重點在送別期望,相信會中捷,更期以聯床夜話,再酬長歌。此詩用入聲韻,六月韻為主,九屑、十一陌之韻交錯之。此風真古,韻追朝以前。因為到朝,平水韻出來,入聲韻分得很細,即使古詩,首句、換韻可以用鄰韻,他均不許。也有人漠視者,陽明先生即是。網上博客“四川省羲墨書畫院”先生登出此送別詩手稿的末尾,還有吾越上虞羅振玉先生的手跡:

宣統癸丑秋,雨山先生歸,攜xié()此冊見眎[shì](同“视”。後學上虞羅振玉敬觀署題。

振玉先生為大遺老,宣統癸丑是民國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也,這種紀年只有在紫禁城裡可以用,先生不管,照用不誤。先生對古文字的造詣,世無其匹,雖然對册頁沒有多說什麽,但從“後學”“敬觀”遣詞來看,崇敬之心畢露。雨山先生者,疑為貴州朱雨山,是革命的同路人,留日。此册頁有兩方藏印,“書法縱橫藏書印”和“雁門馮氏珍藏”,還有一方閒章“書法縱橫”。本來此事不足道,束景南先生講此佚詩藏於日本,就起了疑問,是手稿有兩份?孰真孰假?鄙陋收羅手頭陽明先生筆跡和網文比對無疑,確有王羲之家風。

论书法成就,王阳明堪称大家。王阳明以他的哲学思想、修身之道,融会贯通于书法,达到了“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的独特境界。正是这种敢于自我否定、努力寻找突破的精神,使其书法既得右军之骨,又尊从我心之念,形成了高迈清劲、骏拔飘逸的风格,成为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的扛旗人。明代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a68f5ced0e014a28a33b1a1259c2a1aa.jpeg

絳氣扶疏藏兀突。中有清虛廣寒窟。冷光瑩射精魂。雲梯萬丈凌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82aae353b35b41a9b38e38c5f05e16b1.jpeg

丈凌風玉宮桂樹秋正馥。最上高枝堪手折。攜向彤墀chí(1、皇宫中的台阶。2、借指朝廷。獻天子,金匱琅函貯zhù(芳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7b1b5308a3404dc0810b15abcd6b95e8.jpeg

將赴南都試,別之若耶溪之上,固知其高捷北轅,不久當會於都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bba0c61c83884509ab53ff301938239f.jpeg

然而繾綣之情自有不容已也。越山農鄒zōu(魯英為寫耶溪別意,予因詩以送之。屬(shǔ)冗不及長歌,俟其對榻垣南草堂,尚當為君和鹿鳴之歌也。弘治甲子又四月望,陽明山人王守仁書於西清軒垣南草堂,予都下寓舍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归庄说:“阳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工于书法如此,岂非艺即道耶?”言语之中,充满了对王阳明“以心入书、知行合一”新境界的向往和赞誉。

日本人是很推崇王阳明的心学,稻盛和夫不止一次说过:“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ad5bea97dea04f2aab6b04eabb80efb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6/53bef231a74b477aa16f82c92b3541c2.jpeg

王阳明书法承绪“二王”,却又更加自由挥洒,表现出一代大家的风范。既师承古人,又妙悟自得,开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之先河。

  若耶溪上雨初歇,若耶溪邊船欲發。

 楊枝嫋嫋風乍晴,楊花漫漫如雪白。

 湖山滿眼不可,畫手憑誰寫清絕。

 金樽綠酒照玄髪,送君蹔作沙頭別。

 長風破浪下吳越。飛帆夜渡錢塘月。

 遙指扶桑向溟渤。翠水金城見丹闕。

 絳氣扶疏藏兀突。中有清虛廣寒窟。

 冷光瑩射精魂。雲梯萬丈凌風

 玉宮桂樹秋正馥。最上高枝堪手折。

 攜向彤墀獻天子,金匱琅函貯芳烈。

內兄諸用冕惟奇負藝,不樂於公道者久矣。今年將赴南都試,別之若耶溪之上,固知其高捷北轅,不久當會於都下。然而繾綣之情自有不容已也。越山農鄒魯英為寫耶溪別意,予因詩以送之。屬冗不及長歌,俟其對榻垣南草堂,尚當為君和鹿鳴之歌也。弘治甲子又四月望,陽明山人王守仁書於西清軒垣南草堂,予都下寓舍也。

此詩收入今人束景南先生的《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中,并作了考證。補充了陽明門人所編年譜之不足。因為年譜說弘治甲子年,先生三十三歲,在京師,主山東鄉試,過於簡略。其實,是年上半年還在紹興若耶溪的陽明洞天結舍居住講學。先生分析的的。鄉試一般在秋天,秋闈是也。會試在春天,春闈是也。其妻舅諸用冕赴南都鄉試,自己赴山東主考,時間差不多,還能同路一段。與先生版本稍異的有四個字,有便時再請教。三個紅字分別為收、魄、蹶、荒。中間兩個關乎韻腳,尤為要緊。垣南草堂陽明先生的令尊大人在京師的寓舍,父子曾同朝為官。陽明先生在弘治甲子年主試山東后,調動了主事衙門,從吏部調到兵部,官階沒有上升。講學中,“明良知”的概念已經提出。詩中的鄒魯英和妻舅一樣,都是弟子,都在陽明洞天用功。此詩跋文中將前因都講清了,時令四月望,即四月十五也,人間四月芳菲盡,春事料梢。而月半以後,月亦殘缺,故有“夜渡錢塘月”之說。此詩十韻,已屬長歌,重點在送別期望,相信會中捷,更期以聯床夜話,再酬長歌。此詩用入聲韻,六月韻為主,九屑、十一陌之韻交錯之。此風真古,韻追朝以前。因為到朝,平水韻出來,入聲韻分得很細,即使古詩,首句、換韻可以用鄰韻,他均不許。也有人漠視者,陽明先生即是。網上博客“四川省羲墨書畫院”先生登出此送別詩手稿的末尾,還有吾越上虞羅振玉先生的手跡:

宣統癸丑秋,雨山先生歸,攜此冊見眎。後學上虞羅振玉敬觀署題。 

振玉先生為大遺老,宣統癸丑是民國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也,這種紀年只有在紫禁城裡可以用,先生不管,照用不誤。先生對古文字的造詣,世無其匹,雖然對册頁沒有多說什麽,但從“後學”“敬觀”遣詞來看,崇敬之心畢露。雨山先生者,疑為貴州朱雨山,是革命的同路人,留日。此册頁有兩方藏印,“書法縱橫藏書印”和“雁門馮氏珍藏”,還有一方閒章“書法縱橫”。本來此事不足道,束景南先生講此佚詩藏於日本,就起了疑問,是手稿有兩份?孰真孰假?鄙陋收羅手頭陽明先生筆跡和網文比對無疑,確有王羲之家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