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寻宝节目就有多少艺托

(2009-06-03 15:17:35)
标签:

杂谈

有多少寻宝节目就有多少艺托

当一个行业兴起,“托”的繁盛似乎就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房托、医托、车托之类还在方兴未艾,艺托转眼即来。

曾经有人说,有多少寻宝、鉴宝之类的电视节目,就有多少艺托。这话虽然颇有些愤激,却是大实话。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谁都不愿说破,于是朱其便应运而成了《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事实上,似乎只要是托市的,便都可以以“艺托”之名名之。

艺托虽然看着容易,真要正儿八经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有三教九流,托有千奇百怪,大致分类,基本不外乎两种。首先,你要是圈内的人,这样大家利益攸关,算是同志了,只要利益均沾,就算偶有不忿,也不至于去做大喇叭;或者至少是有相当的职业操守、能守口如瓶的边缘人士。于是有许多业界大腕甚至亲自披挂上阵,或撰文鼓吹,或现场叫价,“三人成虎”,大家说得多了,赝品也就成了真迹,而本身就是真迹的自然更水涨船高,变成巨著,被初入市场的大头苍蝇一头撞个正着。其次是“艺术家”自个儿做自个儿的托。玩艺术的要成家,成家了要成腕,而商家开门自然要挣钱,大家一拍即合,行情便“顺便”涨起来了。但这些显然不过是低级的托儿,资本大鳄是不屑为之的,虽然偶尔也会客串一下。高明的资本大鳄做“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爆炒”。先圈定某位或某几位正在成熟中的艺术家,买断了,随后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这艺术家的行情飙升到一定高度,大鳄们开闸放水,立即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方式比较隐蔽,不过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只是你不说我也不说,大家闷声发大财就对了。也因此,有人怀疑圆明园兔首鼠首的竞拍本身就是一场“阳谋”,是为了手中的另一件或几件“首”将来的灿烂 “钱”途着想。

这一招其实是国际炒家用滥了的。当初中国当代艺术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国际资本鳄鱼们纷纷前来“收藏”,抓在手里十年八年的,时不时地拿出来炒一炒,雇几个专门的枪手给大佬们编织好吓人的大师的名头,反正你情我愿,大家都不吃亏。时机到了,开闸,放出去的是谁都看不懂、但又拼命玩弄从西方世界偷来的新鲜名词的当代艺术,流回来的可是成堆成吨的真金白银。此波过去,国际鳄鱼们似乎已经把下一个目标锁在东南亚艺术了。

当然,要做好“艺托”,还得有点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当代艺术曝料第一人朱其曾痛斥一个在拍卖场上直接将某大佬一件估价不过四五十万的作品叫价到 800万的“托儿”,其实这种做法倒本来是“托儿”的行为规范之一,只是做得太过愚蠢了些,不仅大丢了该画拥有者的脸面,就是该大佬也连带丢了一回人,人们大可怀疑他以前作品的天价的合理合法性。

不过,为这种艺托的事烦心其实大可不必,艺术本身正以200迈的速度奔跑在为商业做“托”的路上。所以,罗丹的《思想者》可以被财大气粗的地产玩家弄过来放在房展大门口,吴冠中老先生的水墨也被弄过去挂在地产项目富丽堂皇的“研究会”现场。

文字/安德烈

摩登绅士网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摩登绅士》

 

原文请见:http://www.mrmodern.com/life/leisure/art

www.mrmodern.com摩登绅士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