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史林:马岛之战:英阿的世纪仇恨

(2010-03-22 12:06:21)
标签:

杂谈

马岛之战:英阿的世纪仇恨
编撰|王超


28年前,一场由英、阿争夺领土而爆发的马岛之战震惊世界。尽管战争硝烟已散尽多时,但这个南大西洋上的“火药桶”却依然演绎着英阿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恩怨情仇”。
如今,石油“点燃”了新一轮英阿之争。
2010年2月22日,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宣布,他们已经开始在英国和阿根廷有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附近海域大规模勘测石油。
勘测行动立即刺激了各方的敏感神经。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随即颁布限航令,限制迪塞尔公司向争议海域运送钻井平台。阿副外长塔切蒂表示,英国石油勘测进行不下去之日,就是与我们谈判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给予强力声援,甚至说:“一旦英国发动进攻,我将派兵协助阿根廷,阿根廷人并不孤单。”
英国也不甘示弱,国防大臣拉莫尔说:“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步骤来保卫福克兰群岛(英国对马岛的称呼)!”
几十年来,英阿之间的仇恨未曾稍减,“英阿大战”始终牵动无数人的神经,尤其是足球上火药味十足。这一切都与马岛战争有着不解渊源。

百年纷争,兵戎相见

马岛位于南大西洋海域,距阿根廷仅500公里,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远。它由东、西两个岛屿和200多个礁石岛组成。其西面不远处是著名的麦哲伦海峡,扼守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的要冲。同时,它还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开发这个神秘大陆的前进基地。
马岛气候恶劣,常年雨雪不断,十分寒冷。岛上人烟稀少,仅有3000人左右,其中90%以上是英国移民。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水产资源:油、气储量高达2000亿桶,可与科威特相媲美;水产方面,仅虾类年产量就达500万吨。
自从1690年英国发现马岛以来,该岛就纷争不断,英国、法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宣布此岛归自己所有。最终,1811年英国从拉美势力最大的殖民者西班牙手中夺得了马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立即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可英国并不买账,说此岛以及周围海域都是英国领地,并称它是“英国所有海外领土和港口的钥匙”。
围绕马岛归属,英阿先后在1965年和1971年开会谈判,但收效甚微。1982年2月,双方进行最后一次谈判,但没有达成任何共识。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表示“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阿根廷保留采取其他手段的权利”,而英国也称“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后果将由阿根廷承担”。至此,马岛上空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4月2日凌晨,加尔铁里命令实施代号为“罗萨里奥”的军事行动,出兵马岛。出发前,他情绪激动地说:“我们已经等待了150年,现在,阿根廷人民已经忍无可忍了!” 当时,岛上英国驻军只有198人,只是进行了象征性抵抗,之后便缴械投降。登陆马岛的4000名阿军迅速占领首府斯坦利港,与此同时,另一支阿军袭击了距马岛180海里之遥的南乔治亚岛,俘虏了岛上的全部22名英国守军。
马岛被占领的“噩耗”传来,英伦三岛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震惊。英国《星期日快报》说:“南大西洋的溃败使我们大英帝国蒙受了奇耻大辱!”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即刻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武力夺回马岛的计划——“协同作战”行动。为争取议会支持,撒切尔夫人慷慨陈词:“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今天,是英国最齐心的一天。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将取得胜利!”
三天后,英国皇家海军“竞技神”号和“谢菲尔德”号等40艘舰船从朴茨茅斯港缓缓出发,一场惊心动魄的现代化海战上演了。

“飞鱼”舞动完美探戈

4月22日,英军快速先遣队“特种空勤团”先于皇家舰队抵达南乔治亚岛海域,查明阿军兵力、装备和火力配置,为后续部队选择登陆地点。25日,先遣队以3架 “山猫”式直升机击沉了阿“圣菲”号潜艇,清除最后障碍。不久,英陆战队第42突击营在南乔治亚岛登陆,156名阿根廷守军只进行了有限抵抗,即在指挥官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英军在陆上抢占到了收复马岛的前进基地。
29日,英皇家舰队在伍德奥德少将率领下抵达马岛海域。同时,英国防部宣布,从明日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第二天,皇家舰队即对马岛守军进行攻击,“火神”号和“海鹞”式战斗机空袭马岛,对其机场、雷达站和仓库实施轰炸。为了能取得战场主动权,英内阁批准皇家舰队可以攻击封锁圈外的阿军。之后,英“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向阿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发射三枚MK-8鱼雷,将其击中,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共有321名舰员阵亡。
接连失利让阿军损失惨重,阿军决定对英舰实施报复。两天后,阿巡逻机发现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正在马岛北部警戒,于是出动两架法制“超级军旗”战机,携带从法国进口的AM-39“飞鱼” 式反舰导弹,前去攻击。
此时,英国 “竞技神”号航母侦收到了阿机信号,并立即把这一情况告诉“谢菲尔德 ”号舰长索尔特。但他认为信号来自“己方战机”,未予重视。判断上的失误使英国人放松警惕,甚至连警戒雷达都没有开机,也没能发现“超级军旗”的动向。
接近目标后,两架“超级军旗”立即发射两枚“飞鱼”导弹,“谢菲尔德”号的操作、探测中心被击中。导弹在击中目标时燃料尚未用尽,又接连穿透两个舰室。眼看军舰就要发生爆炸,索尔特下达弃舰命令。于是,士兵们急忙登上救生艇,也有的匆忙跳海求生,幸存者纷纷被前来救援的舰只和直升机运往英军医院船。
最终,拥有280名官兵的“谢菲尔德”号共有20人死亡,24人受伤,43人失踪,舰上的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晚上 8时才熄灭。这艘现代化装备的驱逐舰慢慢沉没在南大西洋的冰水之中。

登陆前哨战,清除“绊脚石”

“谢菲尔德”号一出战就被击沉,使唐宁街的“白厅”大吃一惊。5月7日下午,撒切尔夫人打电话给法国总统密特朗,要他把 “飞鱼”控制代码告诉英国,否则她就向阿根廷发射核弹。慑于“铁娘子”的核威慑,密特朗交出了“飞鱼”的所有秘密。
 “飞鱼”秘密被敌人获取,阿根廷的反舰能力大减,胜利的天平迅速倾向英军一侧。从5月中旬开始,英军逐渐转向登陆作战,由伍德奥德少将全权指挥。
登陆地点是佩布尔岛。佩布尔岛位于马尔维纳斯群岛北端,扼守福克兰海峡,是阿军的前沿哨卡。阿根廷在岛上修建了卡尔德隆野战机场和雷达站,若有英军飞机来犯,守军可立刻察觉并进行攻击,对英军来说,这是其登陆行动的一块“绊脚石”。
5月11日深夜,漆黑的夜空传来螺旋桨低沉的转动声,44名英军“特别空勤团”突击队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伞降落,着陆在佩布尔岛附近的小岛上。他们划着橡皮小艇强渡狭长的海峡,数小时后爬上了佩布尔岛海滩,潜伏在卡尔德隆机场附近。三天后,英国驱逐舰“安特里姆”号对岛上的野战机场进行狂轰滥炸,吸引守军的注意力。突击队员们趁乱迅速摸到阿军野战机场,干净利落地解决掉卫兵,同时根据地图寻找到火药库,在成堆的火药箱旁安放塑胶炸药,布置定时装置。一切都配合得恰到好处,短短45分钟,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阿军11架“普卡拉”战机被炸上了天,飞机碎片漫天飞舞,雷达站和弹药库也相继被摧毁,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
阿军发现大势不妙,纷纷赶来救火,阻击来犯的突击队。凭借先进的夜视设备和强悍的作战能力,突击队挡住了阿军反扑,以仅2人受轻伤的微弱代价完成了偷袭任务。

最后的决战

当人们的注意力还集中在佩布尔这座小岛时,伍德奥德的目光又紧紧盯上了马岛港口圣卡罗斯。圣卡罗斯守军不足50人,是阿军防守的薄弱点,也是英军收复马岛的突破口。
5月20日傍晚,皇家舰队派出 “勇猛”号和“无恐”号等舰船,载着陆战队第3旅和伞兵部队共3500人,在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保护下,向圣卡罗斯进发。
次日凌晨,伍德奥德派出几艘舰艇做诱饵,接近斯坦利港和达尔文港,故意让阿军发现,以造成假象。阿军果然中计,就在他们目不转睛盯着斯坦利港和达尔文港的“险情”时,英军的登陆舰艇进入圣卡罗斯港。陆战队的3个排乘摩托艇首先登陆,并迅速以扇面队形强占制高点,掩护主力部队的登陆行动。
6时30分,英军主力开始登陆,大型登陆舰和直升机倾巢而出,把海军陆战队、伞兵和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登陆地点。英军组织了层层火力网,航空母舰上的“海鹞”式战斗机、驱逐舰、护卫舰、登陆场的各种导弹相互配合,巩固滩头,时刻防止阿军反击。不久,3名身着绿色防护服的海军陆战队队员降下岛上的阿根廷国旗,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米字旗。
英军登陆成功,在阿根廷国内引起极大震动,阿军对英军进行了猛烈反攻。从21日到25日,阿战机对英舰队及登陆部队发动百余次轰炸,炸沉了英“热心”号护卫舰、“考文垂”号43型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并险些击中“竞技神”号航空母舰。阿军的反击使英军损失惨重,但他们最终守住了滩头阵地,并运用舰炮和舰对空导弹组织还击,使阿军也受到重创。
经受住了阿军的狂轰滥炸,英军开始发起总攻。伍德奥德以海军陆战队和伞兵当先锋,步兵紧随其后,对首府斯坦利港形成合围之势。6月11日,十多艘舰船从各个方位对斯坦利港的阿军进行密集的炮轰。13日,约6500名英军开始冲击阿军最后一道防线——加尔铁里防线。他们和战斗最顽强的阿根廷陆战第五营交手,经过激烈枪战,次日清晨,英军占领了斯坦利港。
6月14日,阿军司令梅能德斯少将签署了停火撤军纪要。根据纪要,阿军从马岛撤走,治理权交给英国,仪式秘密举行,历时74天的马岛之战结束。但马岛争端并未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停止。次日,加尔铁里总统在全国广播中说道:“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的战斗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于1833年开始,今年4月2日继续进行的这一民族解放事业的终止⋯⋯阿根廷的态度永远是捍卫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的目标迟早会实现的!”

 

链接: 马岛战争武器
“超级军旗”攻击机
“超级军旗”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生产的舰载攻击机, 1978年开始装备法国海军。阿根廷购买了11架,在马岛战争中击沉英舰“谢菲尔德”号。
该机机长14.31米,翼展9.6米(外翼折起7.8米),机高3.86米。装有一台非加力型8K-50涡喷发动机,额定推力5000公斤。最大飞行时速1204公里(低空),作战半径650公里,实用升限13700米,最大起飞重量12000公斤。

 “海鹞”战斗机
“海鹞”70年代初开始研制,1979年6月开始装备英国海军,专供海军舰载使用。马岛战争中参与击沉阿根廷主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
该机机长14.50米,翼展7.70米,机高3.17米。装有一台“飞马”MK104 推力可转向涡扇发动机,载油量4699千克。最大速度1.25马赫,作战半径750 公里 ( 高空截击作战3分钟 ),载弹量363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880千克。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第6期,请勿转载)

订阅办法:请从银行或邮局汇款至本刊。
1、从银行汇款:
开户名称:人民日报社计划财务部资金管理处;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建国门支行;
帐    号:083505120100330200228-23。
2、从邮局汇款至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文史参考》编辑部,邮编:100733。
3、从邮局直接订阅或报停零售处购买。
    国内刊号:CN11-5873/K
    国际刊号:ISSN 1674-7364
    邮发代号:2-339
    每本订价8元,全年订价192元   
填报订单表格请从人民网站填写:  http://www.people.com.cn/paper/jianjie/nk/xy3.html
或直接打电话65368083/3002向发行部索取订单。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10/0318/wsck/201003180426120713.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