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蛙泳初学者的“呼吸困难”现象及纠正方法(发表于《体育教学2011年第11期))
(2011-11-21 20:46: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论文 |
蛙泳的呼吸是以嘴巴为主,鼻子为辅。对于初学者,基本要求鼻子不参与呼吸。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初学者提高呼吸能力,掌握蛙泳基本技术、提高游泳技能的关键。而初学者在学习和练习初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毛病,这对初学者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多年训练经验,对“呼吸困难”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并介绍一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纠正与练习方法,与广大教练员商榷。
一、“呼吸困难”的现象分析
在整个蛙泳技术中,“呼气、吸气”这一换气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初学者在做动作时保持身体正常漂浮在水面,和通过换气获取能量继续向前游行的基础,一旦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影响了整个技术的练习。而在教学中,这一技术又是最难掌握的,很多学习者都会出现“呼吸困难”现象。通过观察,笔者认为“呼吸困难”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不呼、不吸现象。对于初学者,笔者的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两划、一蹬、一换”,除去手部和脚步动作不说,头进入水下时必须呼出气、头出水面时吸进气。有些初学者手部和腿、脚步动作做的很好,头也会跟着划水的节奏入水、出水,但是他并没有呼气和吸气,也就是根本没有做换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呼吸”。这主要是初学者心理害怕,担心喝到水;也有可能是在前面练习时做了呼气和吸气动作,但是喝到了水,是“呛水”留下的后遗症。
2、只吸不呼现象。个别初学者在头出水时拼命呼气,但当头入水时忘记呼气和不敢呼气。询问时他们这样回答:“我在水下一呼,就会马上接着下一个动作——吸气,每次都喝到水”。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的意识不足,潜意识中形成了呼气——吸气是一个连贯的动作,那么他在换气时也是这样做的,而没充分认识到“呼气在水下完成”和“吸气在水上完成”的技术概念。
3、只呼不吸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个别学习者通过手臂划水后,身体和头出水的幅度比较小,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习者来不及“吸到气”。头和身体出水幅度与初学者的身体力量和柔韧素质有一定关系。
4、呼得快、吸得快(呼吸不充分)现象。个别初学者能基本完成呼气、吸气动作,但是每次的质量不高,这样就会体能的快速消耗。主要原因是心理紧张,导致练习不到位、技术掌握不成熟。
二、帮助和纠正方法
1、心理辅导
考虑到场地的特殊性,蛙泳要在游泳池中练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初学者一般都是6——12周岁的孩子,年龄偏小,伴有畏惧心理。所以,教练员对于初学者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多采用这些方法:
①鼓励法。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要多鼓励,调整他(她)们的心理状态,“行的!”“加油!”“不错!”……多给他(她)们“壮胆”。逐步增加初学者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让他(她)们在练习中找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②暗示法。“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比他练得更棒!”……悄悄地给予暗示,激发他(她)们内心的求知欲和潜能。
③“威逼法”。在一味鼓励和暗示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教练员要主动改变策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训练时嘻嘻哈哈,技术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教练员训斥了一次后,他们练习的态度就会转变,这是教练员也不可以“松”,继续严格要求,直到他(她)们全身心投入,直到技术掌握熟练为止。
对于技术的教学不可操之过急,选择的练习和帮助方法要针对性强,并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一般是采用这样有步骤、分阶段的练习,如下:
①陆地俯背挺身。在泳池边,两人一组,互帮互练,练习量一般是15个一组,做3~5组。此练习主要是为了增加腰腹力量,同时可以增加身体和头部抬高的幅度。
②原地深呼、深吸练习。20次一组,连续做3组,要求呼尽、吸足,在做得连贯后,可以增加每组练习的次数,如增加到30~40次。
③原地快呼、快吸练习。练习方法与②相同,就是加快呼与吸的速度,要求呼尽、吸足。
④用脸盆做入水呼、出水吸练习。此练习可以在家自己练习,注意必须要有家长陪同或监督,切勿自己一个人盲目练习。
⑤浅水区呼、吸练习。两人一组,帮助者站立或者半蹲,伸出双手做支撑体,要求在练习中用语言多鼓励对方“加油”、“厉害”;练习者双手拉住帮助者的双手,身体漂浮在水面,适当借助手的拉力做头部的入水(呼气)和出水(吸气)练习。
⑥深水区呼、吸练习。此练习必须在教练员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教练员站在水中,双手支扶住练习者的肚子做支撑,练习者平卧放松漂浮在水面,有节奏地做头部的入水(呼气)和出水(吸气)练习,熟练后配合手部和腿部动作。
3、综合练习
①浅水区(0.6~1.0米)巩固。
首先在动作上,先利用两次至三次腿部动作、一次手臂动作结合一次呼吸的配合练习。这个循环技术动作掌握熟练后,教练员增加技术难度,提高到一次腿部动作、一次手臂动作结合一次呼吸的配合练习。
其次,控制练习的距离。刚开始对距离的要求不能过高,5——10米就可,让练习者在腿部和手臂配合的配合下完成练习。小孩子一般都能顺利完成,这时他们会很开心,信心也会随之增加;这时教练再适当增加练习距离。
再次,结合比赛练习。比赛的要求不是快,而是远,利用两人或者多人的比赛,检验练习者的练习成绩,同时激起练习者之间的挑战欲望和进取心。
最后,进行考评。在家长开放日的那天,要求学生依次展示,并邀请部分家长进行现场打分。分数的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动作和远度两部分。
②深水区(1.2~1.6米)拓展。
在浅水区练习之后,一部分技术熟练、胆子大一点的初学者就会想到深水区去尝试一下。教练员要满足他们敢于尝试、挑战难度的表现欲望,在一对一(家长保护或者教练员保护)做好安全看护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去深水区练习。第一次进深水区来练习时,初学者很容易因为紧张而技术变形,进而影响呼吸的节奏,教练员要时刻提醒或告诫动作的正确性,一发现动作变形就必须纠正,直到熟练掌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