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村庄——海上房

标签:
天上村庄海上房淄博淄川峨庄海上房浓浓乡愁太和水库干涸 |
分类: 乡里乡气 |
天上村庄——海上房

去海上房,完全是慕名而去的,海上房在淄博、莱芜、济南三地驴友中声名远扬啊!那天起了个大早,从济南出发,先是在淄博博山淋漓湖匆忙一游,然后从景区另一大门出去,完全依赖手机导航,去属于淄博淄川的“天上村庄”海上房村。误打误撞地途经樵岭前景区、博山溶洞、天星湖、如月湖湿地、峨庄森林公园等等诸多花哨景区,我们楞是倔强地过门前而不入,一根筋地直奔海上房。
说是直奔,其实走了不少弯路。行至太和水库西岸,途中打听一老翁,说根本无路可通海上房!我们想的是老翁可能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山东早已经实现“村村通”了,手机导航明明指向海上房。挥之不去的疑问来自于同时开启的两部手机导航互相打架,一个执着地让掉头,一个义无反顾地让前行。只好按着其中一个的指令,走到了一个矿泉水开采工地的大门口。门卫也是一位老翁,好像很熟悉海上房,非常明确地指引我们调转方向,告知我们把车停在哪里,沿什么样的路走,翻过几座山头,就可以看见海上房了。老翁指着这一带最高的山峰说,那山峰下面的坳里就是海上房了。
唉!知道是又把休闲游走成强驴行了。有一条看起来很明显的在山腰上蜿蜒上行的土石路,随着土石路的盘旋周转,总有清晰可辨的捎近捷径在山脊上穿插,想必这应该就是海上房村人世代沿袭用脚步行走出来的通往外面的道路了,近年来被纷至沓来的驴友重新走起,沿路还被系上了醒目的红绸带做标志。重走山脊古道,寻访古老村庄,自得其乐地视作是一种超级享受吧。
海上房隶属于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始建于清朝中期,由三个自然村组成。近年来,由于交通不便,生活生产条件艰苦,大部分村民都搬离了村庄到山外定居,只有三五户人家依然留守故土。在村口我们遇见了一位正外出放羊的羊倌,作为海上房的居民,他向我们提供了几种关于“海上房”村名由来的说法:远古此地四周为海说;山下淄河汤汤似海说;山高云雾缭绕如海说。我认为比较合情合理且可信的还是这最后一种,村庄地处高山坳里,无论阴晴雨雪,常常是云映雾绕的,常如苍茫汪洋海境一般。
海上房,祖上给自己的家园起了如此意境悠远的名字,却抵御不住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在交通、教育、医疗、科技等因素全方位牵制现代人生活的当下,谁能安于深山封闭古朴的生活?以现在海上房的现状看,虽然房屋大都成残垣断壁,但是仍可看出曾经是建筑考究的民居,村庄四周山坡耕地呈梯田分布,村边有水井水窖,可以想象,曾经的深山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他们的生活并不太差。从村庄仅有的两处文字介绍看,村民也曾经奋力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了自发电照明、机器磨面等,村庄也曾经人才辈出,走出过学者教授。
继续留守在村里的韩大娘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屋里有被烧得热乎乎的土炕,炕上有简单的被褥,大娘还让我们上炕暖和。这一古老遗俗的延续,一下子让人油然心生满满的暖意。在我的家乡胶东,家里如果来了亲近的人或者高客,才会邀请上炕坐。古老的遗俗,以村庄和古朴民风为载体传承,如果村庄都消失了,一切将会片甲无存。同行的一位朋友说,看着曾经满是生活气息的村庄变得如此荒芜,心里有种眼泪哗哗的感受。
访别人的村庄,慰自己的乡愁,豁然发现,这就是我们如此执着地找寻一处原本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荒村之原动力吧!
途经太和水库岸边新修的村村通公路,发现地图上一片汪洋的太和水库,变成了一片实实在在的农田草原
前一篇:飞鸟集——群鸟栖止于树上
后一篇:要风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