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长城起点探秘

(2015-03-13 16:24:24)
标签:

齐长城起点

孝里镇广里村

黄金浮桥

齐鲁渠

东风渡槽

分类: 边走边看
齐长城起点探秘
齐长城起点探秘
上世纪九十年代,借工作之便,曾经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探访过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附近的齐长城之源头起点,留下的印象也就是一掠而过而已,当地朋友用手指着路边麦田里的一条略高于田埂的夯土隆起带说:这就是齐长城的起点了,从这里向东一直修到海边。尽管当时没人主张下车走进麦田里去实地体验一下,但是对那片麦田的敬畏一直存于心,尤其是近年来热衷于户外探寻活动,零星地已经走过了济南及周边的大部分齐长城遗址,重新探寻起点的热望越来越强。近期的几次另辟蹊径,沿黄河大坝公路走,误打误撞地就走到了齐长城之源头的领地长清孝里镇。
还是那片麦田,但是麦田里的那片夯土隆起带变得很起眼了。这就是被保护的结果,在原地上加高加宽了夯土,原有的县级保护牌“齐长城起点”旁边,新立了国家级的“齐长城遗址(长清段)”保护碑,G220道路旁修建了醒目的“齐”字形碑亭。也不能说是失望,对于即将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历史古迹给与保护性强化,也难说对错。从当初第一次涉足齐长城起点到现在,心里一直纳闷的问题是,齐长城为什么选择这里为起点?我们此次的行程,似乎可以归结为从水路过来,我们一行从济南沿彼岸的黄河大坝公路走,在东阿县黄渡村过“黄金浮桥”,过得桥来,这岸距离广里村齐长城起点就非常近了。有一种描述认为齐长城是从黄河到黄海的长城,但是,在开始修建齐长城的春秋时代,黄河现在流经的水道应为“济水”,后来黄河“夺济入海”,济水从此消失,得名于济水的济南犹在。可以想见,不管如何沧桑变迁,那片黄金水域早就存在,并且为历史上几多纷争的春秋战国“兵家必争之地”。
在驶出黄金浮桥的时候,我们发现岸边有一个宏大的引黄河水水利工程,像龙头伸进河里饮水一般,水渠凿开了岸边石质山体,牢固地凌驾于河面上。众所周知,黄河从黄土高原裹挟大量泥沙,在下游河滩抬高河床,沃土千里,黄河边上捡个石头都难。而溯河到孝里镇这一段,开始河与山的拥抱,孝里镇这一带就是处于这样依山携河的特殊地理环境中。齐长城选择这里为起点,这是不是重要的原因呢?
在齐长城起点旁边,我们发现有已经废弃不用了的“齐鲁渠”,想必一定是与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有关的历史遗留。在去往有诸多齐长城历史遗存的大峰山景区路上,必经之路上又有飞架公路上空的“东风渡槽”。虽然年代不一定久远,举一反三地联想一下,可以想象,水,是此地最黄金的资源,在遥远的农耕时代,可能更显其珍贵。

转引自网络的齐长城资料:齐长城是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始建于齐宣公,中经齐威王续建,到齐宣王时最后完成,也就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到公元前四世纪初年,前后历时大约一百年左右,比秦长城早四百余年,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蜿蜒千余里,起伏在上千座山峰上,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由于多依山势而筑,山岭之地又多筑在峰顶处,故又有“长城岭”之称。随山势而筑地段城墙多系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块砌成,一般不用灰浆等物凝固。而平原低谷地段所筑长城又多夯筑而成,土筑的城墙也称钜防或防门。实地调查发现,齐长城在长清与肥城边界的大石关、博山区鲁山之北的青石关、临朐与河水边界的大关有三条复线;12处重要关隘;9处便门;城堡、兵营遗址五十余处;烽燧12处;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大峰山峰顶有齐长城遗址一千三百余米,是齐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位于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齐长城起点”

齐长城起点探秘

齐长城起点探秘

齐长城起点探秘

齐长城起点探秘
黄河“黄金浮桥”东岸的引黄水利工程
齐长城起点探秘

卫星地图上的“黄金浮桥”,可见右岸的引黄河水水利工程

齐长城起点探秘

“齐鲁渠”及图左边的“齐”字形碑亭
齐长城起点探秘
凌驾空中的“东风渡槽
齐长城起点探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