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bmiddle/5ffae2d3g85efd40862f1&690
世博护照上的各国馆纪念章
逛世博,总希望留点纪念。拍照是一个选择,场馆内随处可见拿傻瓜相机的拍摄者。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纪念方法,盖世博专用章便是个不错的选择。
入园时,在门口特许店,买本《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护照》,护照做的和真的一样,留出了好多空白页,进一个馆,盖一个章,最后小本子将记录下你走过的场馆。
世博前三天需持指定日票进入,4日、5日起持普通票便可参观,我们因做节目,因此得以一游。世博园很大,进园后,首先看到的是浦东、浦西园区各国迥异的建筑,风格独特,想象大胆。每个路口都能见到志愿者,服务热情。公交车免费乘坐,有序畅通。但一些热门场馆前,排队的人群拐了好多弯,让人望而却步。中国馆、沙特馆、日本馆、韩国馆都排长队,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馆更是热点,据说要排三四个小时,只好敬而远之,我们挑选那些影响小、无人排队的小国家馆进入,用有限的时间,看更多的内容。
护照上的第一个章子,是在不排队便可进入的世贸馆盖的,蓝色,是那种将地球切成橘子皮形状,相连在一起,里面为几大洲的图案,下面是世贸缩写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文。随后,见人少的馆就进:文莱、印尼、柬埔寨、斯里兰卡等,边转边盖。
各国场馆布置也不尽相同,有的内容丰富,确能反应本国的文化特征;有的比较简单,只是几个象征性的要素,有点像“售楼处”,没什么看头。场馆里使用最普遍的是电子显示屏,播放着本国的风土人情和未来发展概念。高科技、低碳、环保、对未来的畅想等主题随处可见。馆内设置除展品布置外,多设计成迂回形的廊道,而盖章处多设在出口,不参观完,休想盖。在浦西区的马德里主题馆,我们按照规定的通道参观,欣赏了皇马球员的背心、欧冠联的奖杯和未来的居室后,一时找到盖章处,下到三楼一问,说在四楼,原路返回不被允许,只好走出去再返回四楼盖章,这样,我们便两次“参观”马德里馆。
中国馆的一楼侧面为省市区馆,人虽多,但还算通畅,排一会便可进入。里面是一个大展区,内设分馆,有点像卖服装的大商场,不同品牌分不同的柜台。有些是开放式设计,进出方便,有些需要进门排队。我们参观了北京馆、内蒙古馆、山东馆、陕西馆、云南馆等,每个出口处都能盖章,十分方便。浙江馆前排很多人,一问,要一个小时,只好放弃。别以为这就是中国馆,正规的中国馆并非此处,而是在隔壁,参观需预约,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盖不上中国馆的章,总感觉有些遗憾。
5日一早,我们先到新闻中心拿上预约票,急忙赶到中国馆前,挤进铁栅栏围成的“晕廊”,走走停停,雨中排近一个小时的队,总算进入了中国馆。展区分三层,电梯先把参观者送到顶层,由上往下看。顶层是概念电影为主,中层展出国宝《清明上河图》和三维动画的幕墙,坐电动车穿越城市时空,下层为人们对城市的赞美和向往。最令人向往的是中层那幅被称为国宝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可陈列的方式是乘传送带在移动中看,传送电梯移动得很快,无法让眼睛定格在某个点上,难以看清,看了只能留下遗憾。
边参观,边问盖章的地方,唯恐错过,再返回可就难了。参观完,见出口处一溜摆放着十余个桌子,周围挤满了人,每个桌上有两枚电子章,一方形,一椭圆形,用钢丝链在桌上(想想不链也真不行,国人见无人看管,占有欲马上会上来的),想盖哪个、盖哪里,印章无人看管,完全是“自助式”。见此情景,不禁让人感叹:早知如此,直接到后门盖章,也可免除排队的烦恼了。
不只是我们,其他参观者也是一路看,一路盖,盖章成了观世博人群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有些人可能是对场馆没兴趣,进门便问:“盖章的在哪里?”更有甚者,直接找到出口,盖完章便走人。我见一位女士,直接进出口急急忙忙地盖好章后,高声问道:“这是哪个国家的?”还有一位中年女士,手里拿着10本护照,盖得满头大汗。
单往护照上盖,还显示不出个性来:门票上、世博园地图上、日记本上、背心上……,盖哪儿的都有。有的国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纪念章。正当你感到遗憾时,门口站着的人会接过你的护照,主动给你签名。有些小国家,在护照上没有专页,你还疑惑呢,他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汉语:“上面没有!”
印章多为蓝色、红色和绿色,图案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有的国家选用本国的场馆形状,有的是自己的著名建筑,有的是本国地图,有的是采用名人,有的干脆是英文字母。像蒙古国采用了成吉思汗头像,伊朗是地图并明显地标出了波斯湾,尼泊尔的是有天眼的一双大眼睛,但无论什么图形,上面都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字样。
中国馆的是一个红色繁体的“华”字,又恰似中国馆的造型,画面虽简单,但寓意深刻。分馆的图案也绚丽多彩,海南是椰子树、广西是铜鼓、四川是熊猫、北京是天坛和鸟巢、陕西为篆书“秦”字、浙江是沙孟海题写的“浙江馆”、上海是石库门图案,并印有“永远的石库门”字样……可以说章章出奇,争奇斗艳,各有千秋。
小小纪念章反映着各国的文化,反映着世博的风貌,参观者在领略各国风情的同时,有谁会否认,在纪念章这个方寸之地,不也反映着地球是个村落这一主题吗?
盖章游世博,不愧为一种别致的游法。可惜因时间关系,一时难以盖全,像欧洲场馆的印章是什么样,在我的世博护照上还没有体现。将来哪位朋友逛世博时,请帮忙盖盖,自己虽未能亲眼目睹那些场馆的风采,看看美妙的印章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http://s13/bmiddle/5ffae2d3g85efd5d810ec&690
http://s2/bmiddle/5ffae2d3g85efdbcf1211&690
中国馆前盖世博纪念章的人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