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感言
(2010-06-29 07:44: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休闲随笔 |
选手的共性是:命题讲故事缺乏审题意识,看图讲故事缺乏想象力,续编讲故事缺乏逻辑性。很多老师缺乏大赛锻炼,心理紧张;缺少舞台经验,有个别老师背对评委讲故事;很多老师没有故事概念,不知道故事的构成元素,不知道设计楔子和结尾,没有目标对象,讲的故事不知道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的。命题讲故事题设有背景图,原本为使画面漂亮所加,与题目本身没有内在联系,可大多数老师生硬地把图安到故事里,使故事情节极为牵强,其实源于老师缺乏思考的习惯。而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则是老师们普遍缺乏文学底蕴,平常不读经典书籍,对儿童生活不注意关注,经验匮乏,所编故事缺少儿童的情趣,显然老师们没有把心思放在儿童及自己从事的专业上,但这些都与当前我们国家民族的物欲追求、急功近利有深刻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早说过:“每个老师不管他教哪门课程,都得先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标志就是书卷气和文人气。不饱读诗书的人不配为语文教师,所谓的文人气则包含了古代士大夫的精神气节,如“修身治家平天下”“士为知己者死”“朝闻道夕死可矣”“不食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等,因此教师应该为自己的精神画像,钱理群先生也多次倡导:做学术学问、读书教书须“板凳坐得十年冷。” 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个个为五斗米而折腰,整天盘算着奖金、课题与论文,时时想着房子、票子与车子,怎能把心思放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当然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下滑一定与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行政化管理政策有关系,为此;
朱家雄教授答记者问时说道:幼儿园教师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或测量学的专家,但是,他们被要求去观察和测量每个幼儿在动作、认知、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并据此为每个幼儿制定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案。
幼儿教师不是课程专家,但是,他们被要求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作教具和课件;他们被要求去设计和编制“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
幼儿教师不是学者,但是,他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并以“研究成果”作为评定成绩或升等升级的一个依据。
幼儿教师还被要求去做大量的文案工作,这些工作成了添加在教师身上的又一负担。据上海市某个科研机构对几十个幼儿园的调查资料显示,如今,幼儿教师日常的文案工作多达十几种,平均每个幼儿教师每天的文案工作量是3—4个小时。幼儿成长档案、活动记录、计划、案例等文案工作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