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圣弥爱尔大教堂

标签:
青岛圣弥爱尔大教堂铁臂阿童木博客青岛德国建筑群哥特式和罗曼式 |
分类: 且摄且文 |



















来自百度:
圣弥爱尔大教堂坐落于青岛老城区浙江路 15号的高坡上,始建于德国占领时期。德国人维昌禄任青岛教区首任主教期间(1925年至1941年),新建了今天的这座大教堂。1932年动工兴建,1934年建成。1934年10月27日大堂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翌日(主日),举行了新堂祝圣典礼。
教堂设计者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整体建筑面积为3223.58平方米,共占地约2470平方米。整个建筑系钢筋混凝土与花岗岩结构。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正门朝南,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在其左右设有衬门。立面属于仿哥特式和罗曼式的折衷主义风格。主体建筑高60米(钟楼高56米),顶尖各竖有4.5米高,1吨多重的大十字架,西塔上部悬挂一口大钟,东塔上部悬有三口小钟。
堂内大厅有可容教徒千余人的席位。教堂内部采用古典圆拱屋顶,面积为 1896平方米,主厅高18米,左右设有走廊,衬以彩色玻璃窗,光线柔和;所有的大小窗户都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彩色玻璃图案拼成。走廊墙壁上装有耶稣苦路彩雕14处,栩栩如生。教堂内墙柱和屋顶用黄、白色粉刷,花纹和线脚为金黄色,屋顶共装有7盏大型铜吊灯。教堂后方设有1个大祭台,下方左右对称各设2个小祭台,再配以上方穹顶的圣像壁画。原先教堂前门上方的唱歌楼上有一架管风琴,以亚洲最大闻名于世,分2
800多音调,文革时遭到破坏。
它是中国最大最高最原汁原味的欧洲风格天主教堂之一。圣弥爱尔天主教堂在相当的长的时间里曾经是青岛最高的建筑,是青岛城市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浙江路和肥城路两条马路的对景。
圣弥爱尔天主教堂在文革时期曾遭到破坏,修复后,于1981年复活节恢复望弥撒,唱诗等宗教活动。自1999年起,在非宗教活动时间向游客开放。
1984年,浙江路天主教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又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群的扩充部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