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朝圣
汶上历史悠久,古称中都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细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在境内均有分布,形成了黄河流域完整的史前文化序列。
唐宋时期,汶上即为佛教圣地。汶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该地在殷商(公元前17世纪初至前11世纪)称厥国,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256年)称中都邑,公元1208年,因汶水在上(北),更名为汶上。汶上历史文化非常丰厚。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公元前501年初仕中都宰。公元742年,诗仙李白漫游中都,留下了《别中都明府兄》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县城西北隅的宝相寺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其标志性建筑是太子灵踪塔,1994年3月15日,在塔宫内发现了佛骨、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
自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有“佛光”显现,为太子灵踪塔增添了神秘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另有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碑”被存放在新建的百米碑廊中。
自1995年起,宝相寺开始恢复建设,现已建成供奉殿、中都博物馆(佛教圣物展示馆)、碑廊、地宫、僧院、浮雕牌坊,依照中都佛苑景区规划作为中轴核心的宝相寺,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照壁、苦海普渡、天王殿、大雄宝殿、僧舍、地宫、碑亭、太子灵踪塔、世界广场、琉璃涅盘透彻佛、十二大弟子像等,现在大雄宝殿也开始施工,其它景点项目已在运筹之中。汶上东北部的水牛山摩崖石刻,向为书法家所欣赏。
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因宝相寺而得名。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寺,占地25亩,北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因年久失修,毁于1946年。1993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汶上人民又重建了宝相寺,供奉佛圣物。经过两年的施工,寺院也已建成,包括经修复的太子灵踪塔、供奉殿、塔宫、回廊、地下通道、园林等。寺内由美国李玉梅女士功德支款重塑的十八罗汉,皆为大青石独立雕刻而成,每块约重3000千克至4000千克,造型独特,气宇轩昂。
佛牙之来,源自悟空。这里的悟空,据推测正是齐天大圣的原型。《大正藏》卷五一圆照《悟空入竺记》:上都章敬寺沙门悟空,俗姓车,字奉朝。唐天宝九年(750),罽宾国谴使诣唐,意愿归附。次年,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前往安抚,奉朝时任左卫从行。天宝十二年到达罽宾国犍陀罗王城,奉朝因患重病,滞留天竺。病愈后,投三藏法师舍利越摩出家(757),赐名法界。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在北天竺、中天竺周游巡礼圣迹。为忆君亲,拜辞恩师,舍利越摩以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赠别。后随唐内侍宣慰使段明秀于贞元六年(790)回到长安,将佛牙舍利及译经进上。上赐法名悟空,授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住上京章敬寺。悟空是继玄奘之后在天竺影响最大的唐朝高僧之一。释圆照曾过访悟空,记载了他从出使到为僧、游历天竺、获赠佛牙及归国前后四十年的事迹。
阿童木有幸于2007年7月到汶上游玩,得到朋友的热情接待。到汶上,必然要到宝相寺、观太子灵踪塔、参拜佛教圣物。中都博物馆、地宫门票共30元,凭汶上身份证门票10元。博物馆展品除部分佛教圣物外,还汶上历史上相当丰富的出土或从民间搜集的宝物,值得一行。另,地宫严禁拍照,阿童木偷拍照片实在不易,效果不好,请君理解。
宝相寺大门:

远看中都博物馆:

博物馆院内还算静雅:

中都博物馆(展出部分圣物):

太子灵踪塔:

石辗磨棒、席纹陶块、陶鼎等远古文物:

陶规(音)

化行中都:

2200-2500年前的物品,部分青铜器:

2000年前左右的东西,工艺比上图明显进步,连炉灶都是陶制的了:

从出土的象牙判断,30万年前的汶上还应棱齿象的生长:

至今也未细看,是对汶上的介绍吧!

释加牟尼像,可能出土于地宫:

灵验的水晶串珠,据说用心看,可看到自己,看到的越多,说明与佛越有缘。呵呵,肯定是光学效应:

菩萨跪像。想想菩萨能给谁下跪,唯有佛祖,以此足证实地宫内物品为佛祖真身。

金棺:

太子灵踪塔:

佛牙塑像:

仰望太子灵踪塔:

换个角度:

再换个角度:

地宫内,两侧的墙壁上是佛家的故事,就象连环画:

偷拍的,对不住佛祖了;也对不住观众,技术不过关,看不出是什么,但这确实是佛牙照片:

在新建的大殿前留影,据说,此殿成为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第二大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