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上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2012-12-17 15:43: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学法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山川美:的。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时】四季。  备:都。  雾:早晨。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争相。     :实在。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

1、 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 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 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7、 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诗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

二、重点字词解释。

衣:脱。  月色入: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 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闲人:清闲的人  至:于是。至:到。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但:只是。  耳:罢了。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明。

四、填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五、结构和主题。

 (一) 第一层:(从元丰到中庭)叙述作者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第二层:(从庭下到竹柏影也)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从何夜到最后)

 (二)主题: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六、问答题。

 1、找出文章的议论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A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B具有闲情雅致的人C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