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圣美的思路

标签:
高尔夫陈泽山川中国山川圣美 |
分类: 高尔夫深呼吸 |
山川圣美发纸条给我,希望能送一本《果岭上的社交术》给陈泽山川看,让他多学一点打球以外的东西。当时,我与山川素不相识。高尔夫能让父子情深,这事打动了我,就回复说OK。
事隔4个月,山川圣美带着陈泽山川两次来找我,谈谈小山川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小山川14岁,正好是人生蜕变的转折点。为了让小山川的高尔夫走上圆熟之路,大山川今年初把小山川送到加拿大温哥华。但圆熟之路该怎么走?
陈泽山川9岁开始学打球,跟着韩国教练学技术,也参加国内的青少年比赛,时间一晃,2、3年就过去,这事看在大山川眼里,总觉得有问题,难道高尔夫就只是每天专研打球技术或从录像去模拟动作?大山川的担忧是对的,留在中国学高尔夫,终究只学到皮毛,这是中国高尔夫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所在。
大胆走出国门后,大、小山川的另一个问题又来,什么是骨头带肉的高尔夫?
今年夏天,山川圣美带着陈泽山川在加拿大、美国巡回参加比赛,参观高尔夫文化圣地。。。,一趟洗礼之后,大、小山川回来北京。山川圣美为了儿子的高尔夫,歇下手边工作、参加规则培训,为了陈泽山川的未来,也想听听我的意见。
不可讳言,高尔夫在中国成了寄情的媒介,我看到很多参加青少年巡回赛的小孩子是被逼上打球之路。男孩子,希望像老虎-伍兹,女孩子,希望像魏圣美。如同家长看了一场好看的电影,就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成为剧中男、女主角。有家长带着小孩来找我,个个都是有想法的,但我必需说,中国还没有培育青少年成功的经验,家长的想法有时听来是个幻想。
在美国,可查一下AJGA、U.S kids。。。等等的大大小小青少年巡回赛,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小孩投入战场,高手如云,那些当年的未来之星,现在去了哪?有的可能在路边卖手机,有的可能在街坊推销音响,至于有多少人还留在高尔夫的圈子里?
青少年的高尔夫有两个方向,经过体能、技术、心理测试,不适合走职业选手之路的,就应该转向往PGA发展。高中毕业之前,维持8以下的差点,进入PGA指定大学或大专研修商业管理课程,通过PGA测试、球场实习,可逐步成为PGA会员。而PGA并不是专指职业比赛选手,还包括在教学、草坪、组织赛事、球场管理上的专业人才。
大、小山川两度找我,将近3个小时的聊天,可看到陈泽山川对高尔夫的喜爱与投入,也看到山川圣美思路不同于其它家长。何为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圆熟之路?尝试在山川父子身上找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