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的台湾经验

(2010-03-14 09:54:17)
标签:

球场

高尔夫

曾雅妮

台湾

体育

分类: 高尔夫深呼吸

  关注这次中国职业锦标赛资格赛后,有念头想写一些台湾经验。  

“高尔夫的台湾经验”这个题目很大,这里只想说球场与职业选手的互动及教练。

  台湾自1960年代就盛产高尔夫职业球员,像是曾获得英国公开赛亚军的吕良焕、世界杯冠军的谢敏男、美巡洛杉机公开赛冠军陈志忠、日巡赛奖金后涂阿玉...,还有最近大家熟知的曾雅妮、林文堂,他们的成功的足迹都很像--天分被教练认定、球场赞助培训、经过层层资格赛检验、冲击职业赛冠军成功后返恩。这个巡回模式一直没改变过。

  高尔夫的台湾经验

  LPGA美巡赛冠军,台湾出身的曾雅妮

  台湾职业高尔夫选手成名后,都会提起他是那个球场出身的,像是老淡水、林口、扬升、新丰,球场曾经赞助球员,提供球员练习机会,目的也是期待有一天球会的知名度能跟着球员的足迹而打响,台湾高尔夫历经半个世纪球场与职业球员的互动,创造了双赢。

  不过,并不是所有职业球员都能获得球场赞助的青睐,重要的一步是得先经过球场“驻场球师'的认定。每个球场都有老师父,也就是总教练,负责选秀,这样子的传统是沿袭日本,先挑好苗子,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与成本。

  一旦好苗子选上,球场也不吝啬,提供教练、练球场地、基本生活费,帮助选手往前冲,不过,过江之鲫很多,越不过龙门的,就会被球场踢出去,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球场方很清楚知道,职业比赛只有冠军才有意义,所以想获得球场赞助,赢不了冠军就闭嘴。

  职业这条路不好走,也很现实。在中国,它的残酷在于很多梦想成为职业选手的人,并不知道要准备到什么程度才能越过龙门,我想,台湾经验值得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