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是什么?常识从何而来?
常识就是常理,是普遍知识和一般道理。常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日常知识的点滴积累。
但是,不要以为常识可以轻易得来,也不要以为常识从不改变。现在大众普遍知晓的常识,有些却是历经前人的艰辛、甚至是以生命换来的。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宇宙无边,地球是圆的,围绕着太阳昼夜不息地旋转。但是,仅仅在七百年前,人类的普遍认知却还是“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为了辨明“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正谬,哥白尼付出一生的观察和研究。为了捍卫真理,布鲁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仅仅在两百年前,愚昧的大清帝国还以为中华乃天下的中心,是中央之国,四方皆蛮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列强的炮火打到中华之大地,当大清的子民飘洋过海流落异邦,一番血与火的洗礼,方教我们知晓,原来世界之大,不是五湖四海,而是五洲四洋;世界是圆的,每一点既可以是中心,也可以是边缘,中华不再是中央之国,中华必须融入世界,向列强学习。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中央之国”到“世界之国”,常识经历了痛苦的嬗变。过去的常识,如今看来或许是谬论;今天的常识,未来或许又演变成另一种荒诞。过去,世界是平的;今天,世界是圆的;明天,有人预言世界又是“平”的。过去,世界就是天下,是全部的宇宙;如今,世界只是一个“地球村”,地球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我们尝试解开世界的奥秘,解释地球和宇宙的起源——也许那是一次大爆炸;也许真有一只上帝之手,缔造了万物;也许世界从来如此,不变才是万变之宗?如今的猜想,也许是未来的常识。
我们都有一些常识,但我们是否都知道常识背后的道理?我们是否都有一颗儿童般的好奇心,去问一句“为什么呢?”
苹果熟了会掉下来,这是常识。但是,天真的牛顿却问:“地球是圆的,苹果为什么不掉上去?南半球的人们为什么不会飞到太空以外?”看似合理的常识,却经不起合情的推敲。感性的好奇,引领着牛顿一步步走进理性的殿堂,缔造出三大定律的科学丰碑,为历史打开一片划时代的新文明天空。
叶绿花红,花开花落,四季更替,风云变幻……这些都是常识。但是你有没有一颗好奇的童心,去问一问为什么?你有没有对看似熟悉的世界抱着一种怀疑的精神?你有没有以为常识就是理所当然的?你有没有对看似必然的常识打个问号,“不以为然”地探究“未必然”的常识背后隐藏着的“必然”真理?
常识只是表面现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主宰世界运行变化的大道理,往往躲藏在现象的背后,亦真亦幻,需要我们寻寻觅觅,循序渐进,需要我们抱着怀疑的精神,抱着理性的态度,从现象的迷雾中剥开事实的真相,从虚幻的表象下打开真理的内核。
这样一种态度,也是我们应有的常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