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宝日记——张家港

(2010-01-13 12:16:07)
标签:

杂谈

寻宝日记——张家港( 摄影:杜立)

 

    在慢慢习惯每个周末外出寻宝的节奏之后,开始有时间,有意识的留心寻宝之旅的见闻和感受。用朋友的话来说,应该有个小小的梳理,不让年轻时的千山万水之旅留白。

    对张家港有着特殊的好感,因为95年,我还在重庆台新闻部配音时,就曾配过关于张家港干净美丽的新闻。看着记者拍回来的画面,很有好感。14年后,终于可以亲自感受这个全国县级市里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的美丽城市。

    进入市区已是夜晚,城市的灯光亮丽,而且是精心设计并十分注重细节的亮丽。如,路灯的中部有一组星星灯,很特别。树与草的效果灯也不是千篇一律。总之,感觉这座城市在景观设计上经验丰富,透出一种老练中的随意。这是张家港的第一印象。当然,街道非常的干净。

    早晨在去往录制现场的路上,再次领略其白天的风采:干净,现代感强,平静,从容,这是整个城市的气氛。且不刻意,不张扬。非常羡慕这里的生活品质。

 

    回到《寻宝》吧,分享几个在张家港感受到的收藏的故事。

 

    海选现场一共来了1200多人,带来了2300多件藏品,其中陶瓷750件,书画400件,杂项806件,青铜钱币450件,真品达到1400多件,占总数的61%左右。是历次寻宝走进县级市里真品率最高的。令人称道的是钱币的精品占到青铜类的一半。(导演提供的数据)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1/834504_200911110953171.jpg

    

 

70岁藏友为朋友嘱托而来

今年70高龄的蔡琼老人,带来了一本李可染的字画册页。不是为了鉴定真伪,而是完成已经离开人世的朋友的嘱托。册页是朋友收藏的,但册页中记录这本册页曾为章含之所收藏。蔡老认识章含之,朋友希望通过他物归原主。因为在册页封面,有文革查抄的记录。可是朋友已经离开,蔡老含泪登上央视舞台,望了结朋友心愿。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1/834504_200911110953201.jpg

 

   亲耳聆听比《诗经》还早的河阳山歌

   今年24岁的凤凰镇姑娘张新亚,身着民清时的传统服装,带来了已经有6000年历史的河阳山歌的清光绪传抄本。当然,她也一展歌喉,证明河阳山歌的魅力和传承。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1/834504_200911110953231.jpg

   专家给海外华人提个醒

   49岁的孙政纯女士,(看起来只有39岁)作为海外华人,从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回了一只景泰蓝马。理由很简单,这是中国的,摆在国外别扭,爱国之心浓浓。遗憾的是专家鉴定为我国五六十年代出口的工艺品。专家提醒,爱国之心令人钦佩,下手谨慎,莫再将工艺品当收藏品买回。而孙女士的解释更为人深深理解,“人在海外,只能获得理论的知识,真实接触的机会实在不多”。所以,掌声依然为孙女士响起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1/834504_200911110953291.jpg

    磨刀石的故事

    46岁的高晓新先生,爷爷在三十年代,在院子里挖出了一个6000年前良渚文化的玉璧。体型硕大,全家不知。拿来当磨刀石。因为太滑,弃而不用,但没丢掉。高先生后来大学读了历史系,加之一次参观历史博物馆,发现展柜中的物品与家中磨刀石甚似。疯狂研究并收藏。事实证明,他与此玉璧有缘。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1/834504_200911110953331.jpg

 

    家具换“钱”值不值?

    37岁的余帅先生,四年前,用一套价值20万的红木家具换了一套,王莽时期的古钱币:六泉十布两刀币。几年来红木家具价格飞涨。可是这古币价格,没什么动静,心里一直打鼓。这其中的感情那是相当复杂。来到《寻宝》,只为解开心结。结果如何?卖个关子,看节目吧。

 

    寻宝结束的第二天,由于是下午的航班,所以特别想转转一个,最能代表张家港的文物古迹。遗憾的是,陪同的朋友告之,城里的老东西基本都拆了,许多都是后建的。所以放弃了。这使我想到,在节目开场时,我们所在的外景地古黄泗浦码头——当年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出发地,我身后背景的那条船,其实也只是拍电视剧时的一艘道具船。经济发展了,历史的回忆少了。得与失之间的感受,只有我们自己玩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