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12届高考模拟题(九)

(2014-08-03 00:46:26)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语教学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没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漂亮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真正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物存在。增加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看看戏,听听歌;也可以是很丰富的,具有深刻的感时伤逝等等历史内涵的审美情感。这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从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类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幻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问题出在认识到并不等于就能在意。

有些城市在改造过程中有意地保护古建筑和古遗址,更多的城市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若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 (摘自贺万里《为什么要保存废墟》,有改动)

1.下列对废墟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废墟一般曾经是人文景观,或由战争等人类的作为造成,或因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

B.废墟是一种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依据的条件。

C.废墟是让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因此也是让我们获得文化身份的存在。

D.废墟对于人类是一种审美情感,它能增加文化认同,能涵养生命,能让历史记忆延续。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兴建大量漂亮的仿古建筑物,但我们无法因之获得文化身份,自然也无法具有相应的那种充实感。

B.《芜城赋》之所以让我们觉得更深刻,主要因为它能让我们获得必须通过废墟才能获得的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

C.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D.在城市建设当中因不了解废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而随意损毁、改造废墟的做法在许多城市都存在。

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废墟虽然有其价值和意义,但它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无法使人们了解全面、生动的历史。

B.废墟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深刻内涵,它所具有的深刻意义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C.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别一种的城市规划,这种规划更能增加城市的人文性。

D.现在不少地方在规划城市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一些古建筑、古遗址,这说明人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祈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张士诚数用师,生私策其胜负多中。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②汉砚唐雷氏琴③,日游其间以自娱。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诚奇人也。尚侠末矣;欲奋于兵固壮,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习,隐然自将,履藏器之节,非有德能之乎?与夫不自知返,违远道德者异矣。

                                                            ——节选自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 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官员,曾作兵书《握奇经》。②周彝:周代的铜器。③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酒人恶能勇                                      恶:怎么

B.知生非懦儒,遂引去                 引:退让

C.生私策其胜负多中                   策:谋划

D.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     多:称赞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南宫生是奇人的一项是                     

①衣冠慕之,争往迎候                        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④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⑤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            ⑥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南宫生年轻时喜爱侠义,爱好击剑和骑马。家中财物多,南宫生就用来供养宾客,与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B.有一次南宫生前去一个武官家中喝酒,以他的勇气折服了对方;后来,那人见他出门,紧随其后想滋事,后来主动请求交好。

C.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有贤德,不仅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而且还会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德。

D赞曰部分高启认为南宫生起初尚侠不足道,致力兵法也不是读书人的首务,而对他晚年隐居这件事却很推崇。

 

7.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

                                                                                                  

2)家虽以贫,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①篱落:篱笆。

8.诗开头两句中”“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好处。(5分)

                                                                                                      

                                                                                                   .

                                                                                                    

9.简析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3)求之不得,                                                      ,辗转反侧。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传承联大精神,找寻回归之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西南联大启示录》从采访摄制到播出历时3年时间,这又是您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关注的提炼,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当年为了“绝徼移栽桢干质”,清华、北大、南开等校南迁,西南联大应运而生。它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进入到开放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我不希望谁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人是集体的苏武,联大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他们在此演绎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气节”传统,显示出一种“中国文化人”的价值标准,即:知识分子不仅仅意味着拥有知识,而且也应该是国家道德和精神价值的体现。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

次之,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再者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

1)下列有关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西南联大是抗战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北大、清华、复旦三校联合而成,培养出了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等大批人杰

B.张曼菱认为西南联大是一部大学史、教育史、人文史,蕴藏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迄今为止我们对西南联大的历史发现得还很不够。

C.称联大人是集体的苏武,因为他们演绎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气节传统,他们的行动显示了国家道德和精神价值。

D.张曼菱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最大的收获是作为从落后的云南走出来的游子,寻找到了灵魂回归故土的方式。

E.中科院那位只想看杨振宁等科学家的经历的博士生思想狭隘,张曼菱认为他没有人文基础所以成不了大师,他最终接受了她的批评。

2)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6分)

                                                                                                      

                                                                                                  .

                                                                                                     

(3) 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提问是什么。综合记者的提问,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其作用。(8分)

                                                                                                     

                                                                                                   .

                                                                                                     

                                                                                                 .

4)张曼菱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原因。(6分)

                                                                                                     

                                                                                                  .

                                                                                                     

                                                                                                  .

 

第Ⅱ卷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教育和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B.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C.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学届泰斗,他知识渊博却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每次听他谈话都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受。

D.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楼价的飞涨。

14.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拙政园、网师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B.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C.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①少妇思夫,游子怀乡,心情常常不能自抑。

②一会儿一点两点,清晰可数;一会儿又紧锣密鼓,酣畅淋漓。

③唯有躲在故乡自家的房屋内,才能从这雨声中听得出一种潇洒、一种泰然、一种祥和。

④秋虫不鸣,寒蝉不唱,单听那雨点打在对面房顶的屋瓦上,院子内水池边的搪瓷脸盆上,或急或疏,或轻或重。

⑤雨声夹杂着风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最能撩动人的心弦。

A. ⑤①②④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④②①③

 

16.阅读下面语段,变换①②处划线句子的句式,使它们所在句子成为整句。在③处填一个不超过十个字的短语,总结上文。(5分)

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酝酿了北京的古老韵味;①北京的尊荣大气是因历代帝王的看好这里形成的;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北京的现代繁华。②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漫步,置身于宫廷楼宇丛中,行走于高楼林立的街头。用心去感悟这座焕发美丽的古城:或许你才能真正感悟到北京③                   

                                                                    .

                                                                    .

                                                                      .

 

17.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6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

最重要

关心

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

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

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70.6%

93.4%

41.8%

43.8%

85.7%

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为陈述对象,得出结论。(4分)

                                                                                                     

                                                                                                   .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2分)

                                                                                                     

                                                                                                  .

 

六、写作(60分)

18.以声音,并不都是音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D

【解析】A“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并非造成因素只有两种。B原文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意思是废墟是记忆历史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的。C“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属于因果关系。选项因果倒置。

2.B

【解析】根据文意,人类的情感有两种,“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芜城赋》之所以比其他辞赋更有名,因为它“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幻联系起来”,写出了对废墟的感触。

3.C

【解析】A“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 B“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 D“有所认识”错,应是“开始重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4.C

【解析】策:推断(占卜)。

5.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二字。①是间接表现;④其中一武官所为,对象错误。故有①、④的选项要排除。

6.B

【解析】南宫生应邀去饮酒,前后事情分别事关两个武官。

7.(10分)

(1)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屈尊于自己,就怒目而视想让南宫生畏惧自己并起身离开了。(共5分,大意2分,关键词“顾、下、慑”各1分。)

(2)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变穷了,但是有时朋友赠送他酒肉,他立刻召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共5分,大意2分,关键点:“以”后省略宾语、或、馈各1分。)

参考译文:

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在南宫里,苏州人。身材伟岸,广泛涉猎。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积聚丰厚,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辞别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

   南宫生住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每天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弯着身子恭敬地跟他们交往。有两个武官依仗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服他。”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说古代好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还在下面行礼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屈尊于自己,就怒目而视想让南宫生畏惧自己并起身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提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行凶。南宫生故意放慢马速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读书人,就带着人退回去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南宫生能用气节服人大多像这样。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恨。跟人谈论,总是求胜,然而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当时张士诚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他的胜败大多能猜中。(张士诚)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南宫生不去,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变穷了,但有时朋友赠送他酒肉,他立刻召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四方到苏州游历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有贤德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德。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到公众之中去筹画办理,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超过了他们两人。

   很长时间以后,他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关闭家门很少接待宾客。收拾出一间屋子,收藏名家法帖、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

  赞曰:南宫生一生的品行总共变化了三次,每变化一次就更加完善。实在是个奇异的人士啊!(他)起初推崇侠义是微不足道的;想要致力于兵法自然是壮年以后的事,但又不是读书人首先要做的;晚年才去掉好武的脾气,淡泊自持,履行有才能而不外露的节操,如果不是有道德的人能做到这样吗?(他的这些品性)与那些不遵守道德,违背远离道德的人又不同了。

8.(5分)“送”字引出“寒声”,化无声为有声,(1分)“动”字揭出“客情”,变无情为有情(1分)“送”“动”二字,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2分)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9.(6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1分)作者用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自己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2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10.(6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

四、实用类阅读(25分)

12.

(1)(5分)C  D(A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而成;B西南联大本身具有历史价值,我们对它本身的价值发现不够,不是对联大的历史发现不够;E.“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是张曼菱批评年轻人狭隘时给他讲的道理,并非对他的判断。)

(2)(6分)①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 ②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 ③西南联大师生传承了5000年文明的文化精神。(每点2分)

(3)(8分) 提问: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的主要收获是什么?(2分)

 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2分)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怎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2分)层层递进,将谈话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增加了访谈的内涵。(2分)

(4)(6分)答案示例1: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1分)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2分)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如尼采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2分)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免的。(1分)                                                       (2)答案示例2:同意。“人生识字孤独始”就是人生识字始孤独。(1分)当一个人识字读书有了知识,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就有了思想,有了感情,有了或大或小的理想和理念,开始对人生、社会、世界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2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感知自然、社会、自已和周围的人,如何不孤独,如何不油然而生忧患意识?! (2分)张曼菱不拒绝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并努力回报社会,正是最好的例子。(1分)

(答案必须做到有观点(1分)、有分析、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5分)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

13.C  

【解析】A、微言大义:泛指含蓄的语言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此处用“危言耸听”。 B、不忍卒读:文章悲惨得令人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D、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的闲逛或随意行动。

14. D

【解析】 A、不合逻辑,应为“使中外游人倾倒”; B、项语序不当,应先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 C、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糅合了“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

15. B

【解析】④②写雨的情形, 其余三句写听雨的感受。

16.(5分)①历代帝王的青睐,造就了北京的尊荣大气(2分)   ②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1分)    ③古老而独特的现代魅力(2分)

17.(6分)

(1)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比较高(1分),这与他们重视学习(1分),没有经济压力(1分),对生活有较高理想有关(1分)。

(2)示例:中国高中生独立自主意识比较弱,应该把打工作为锻炼社会能力的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