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西方行政学说学习方法的建议

(2012-05-10 15:44:02)
标签:

杂谈

分类: 西方行政学说

关于学习方法的建议

 

学习任何课程都要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要重视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和掌握自学方法。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动脑筋,反对只靠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因为任何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仅靠机械记忆是难以记住所有学习内容的,再者仅靠记忆不求甚解,也不足以作好所有类型的试题。

  (一)通用的学习方法:

  1、加强自学。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模式,学生以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为辅。因此必须重视自学。

  2、化整为零。电大学生的整块时间少,可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化整为零,在各种场合、不同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3、掌握听课的方法:认真听。带着问题听课;把握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养成边听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问。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老师板书的内容,对老师用多媒体呈现的部分尤其要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从老师进入的课堂的那一刻起,很多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具有启迪、点播的作用,必须注意。听课要抓重点,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强调的,板书的以及直接要求注意的,一般都是重要内容,必须重点关注。

  五到听课法:即多种感官并用参与课堂活动。耳到是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PPT。口到是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做笔记,圈重点,做练习。脑到是动脑筋,精力集中,积极思维。

  课堂笔记的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三分之一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能看清就行。

  4)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以分别不同类型的内容。

  4、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学习与预习、复习相结合。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做自测练习、做作业的习惯。预习时,可以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在上面做预习笔记。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疑点。同时也可以在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在看不懂、有疑问的地方画问号,写上自己没懂的问题。

  要及时回顾上课内容,对照笔记复习所学知识。复习时,可以在教材上划出重点,可以在结论旁做记号,也可以把答题要点写在问题后面。

  要及时消化学习内容。要把当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出问题,或者利用教材上每章后面所列的问题,就这些问题,一一提问自己(至迟在数日内),能回答上来的就打勾,表示通过,回答不上来的,要认真阅读有关内容,直到能在不看学习材料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为止。

  5、积极参加小组互助学习,互帮互学,提高学习效率。

  6、要学会提问,会找出问题,向教师请教,向同学求助。

  7、将日常学习与将来的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结合课程学习,思考问题,做读书笔记,选择题目,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做准备。避免快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找不到合适的论文题目或虽有题目但没有足够的资料,写不出论文来只得冒着风险去抄。

  8、提高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上大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学们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能力,改进思维方式,提高思辩能力。

  9、积极发言。电大提倡交互式学习,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发言不仅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薄弱环节,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学们一定要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害怕在课堂上发言,害怕发言的原因,一种是性格内向,自信心不强,总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不敢在大庭广众发表看法;另一种是在此之前准备得不够充分,似懂非懂,所以不敢发言;三是不愿与别人分享学习成果,只愿意听别人发言,自己不发言。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2)发言之前做好准备,充分熟悉要讲的内容;3)多讲,在各种场合下主动地讲。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向同学复述电源或新闻的情节内容,朗诵会、讲演会等集体活动积极参加。逐渐适应各种大场面而不心慌。

  10、要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在设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时,都要力求具体化,不要泛泛地空谈。例如本学期学习哪几门课,每门课安排多少时间,何时完成等。

  11、要关注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学习执行情况:1、是否完成了计划中的学习任务?2、是不是按照计划去执行任务的?3、学习效果如何?4、如果有任务没有完成,那是什么原因?回顾之后,要记得补上缺漏,重新修订计划。

  12、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房间的墙上贴上学习计划或鼓励自己奋发学习的格言、诗句等。清除书桌上可能会干扰注意力的东西,如杂志、偶像照片、收音机、随身听、零食等。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躺在床上学习,不要一边与人谈话聊天,一边学习。

  13、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开始学习前,先活动几下脚踝,体会赛跑前的感觉,给自己一种即将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暗示,然后再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

  14、克服学习时走神。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听讲”;也可以找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分别写上“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句子,然后把他们放到平时容易看到的地方,或贴在家里书桌前的墙上。

  15、记忆方法:

  目前电大课程的学习主要靠记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少不了要记忆。但需要记忆并不等于要死记硬背,记忆要有方法。按记忆时是否理解,可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对要记忆的材料并不理解,只靠机械重复去进行的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要记的材料已经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记忆。事实证明在学习中,单靠机械记忆是不行的,主要使用意义记忆并辅之以一定的机械记忆则有较好的效果,而意义记忆是与记忆方法有关的。为了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些记忆方法。

  1)关键词与概要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很难一字一句都记住,这就需要提炼出关键词,记忆少量关键词要比记忆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得多,但只要记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很容易回忆起相关内容。

  概要记忆法是指在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下来的场合,如听课、听学术报告时,可把其中心、梗概、主题记住;或先记一个粗略的框架,然后再设法回忆补充。

  2)提纲网络记忆法

  即我们平常讲的“提纲挈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内容的要点系统地整理,做到内容的最简化,把主要内容编成提纲进行记忆。零散的知识,不便于记忆,要是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条理化,象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一样,就好记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不仅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因此在记忆的时候,不仅要善于穿珠,还要善于把知识编织成网。运用这种方法,对提高记忆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3)图表记忆法

  要想将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记得活,就必须对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最常用的整理知识的方法之一是归类列表制图。

  很多人都有体会,学习材料越多,记忆就越困难。这时就要进行逻辑加工,将一些繁杂的学习材料画成图表,利用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使人一目了然,这样就易于记忆了。

  另外,还可以把学习材料按段落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可参考教师的PPT),然后对照图表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这样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4)卡片记忆法

  将学习内容作成卡片,便于分类选取和携带,便于随时拿在手中进行记忆。

  5)晨读记忆法。

  一日之际在于晨,少睡15分钟对一天的精力并无明显影响,但15分钟的晨读,对学习大有帮助。早晨精力充沛,晨读一遍的效果,可能比白天在嘈杂的环境中读十遍都好。坚持晨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睡眠记忆法

  学习后马上睡眠会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回忆一下白天或前一段时间复习的材料,然后睡觉,第二天起来也会获得清晰的记忆,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遗忘的。这是因为临睡前记忆或回忆学习材料仅受前摄抑制〈即前干扰〉的影响而无倒摄抑制〈即后干扰〉的影响。实验表明,睡眠后的记忆力比醒着不睡时的记忆力强。

  7)间隔记忆法。对于学习内容,最好分段交替记忆,记忆时间不宜过分集中,因为长时间的记忆,效率会下降。

  8)目录记忆法

  目录是全书的线索,记住它,复习时就能看清全书的路子,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不论学习那一门课程,在学完全部课程后,首先要回过头来看看目录,看这门课讲了那些内容,然后根据目录进行逐节的复习。

  9)边读边记法

  读与记要交叉进行,读读背背,背背读读,可以发现其中易漏易错的地方,并及时纠正。一般地说来,把40%的时间用于反复阅读,把60%的时间用于记忆,复习效果最佳。

  10)连环记忆法

  开始复习时,先回忆一下前几天复习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新的复习。如果天天如此,一环扣一环,复习的内容在大脑中就会贮存起来,不易忘记。

  11)由易到难记忆法

  虽然要记忆的材料很多,但如果先挑出容易的进行记忆,不知不觉就会记住很多。这时候再回顾-下自己前面所记的材料或事物,就会惊异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记住这么多了。这种感觉能够减轻记忆时的负担,使你一口气全部记完。记忆时的心情是相当重要的。分别以“还有这么多”和“已经记了这么多”这两种心情去记忆,所获得的效果,其差别是很大的。

  12)由缓渐速记忆法

  记忆某一种材料,由缓渐速,有利于产生准确而持久的记忆。记忆开始时放慢速度,到某种程度时会在脑海里形成记忆基础,然后再加快记忆速度。这样就能产生准确而持久的记忆效果。

  13)适当速度记忆法

  记忆速度如同其它事物一样,在质和量的交叉点上有一个合理的界限标准。记忆速度过快,对记忆的东西理解不深,贪多嚼不烂;记忆速度太慢,思维过程中容易出现"空隙",神经系统往往容易出现惰性,于是思想会不由自主地“开小差”。记忆速度是学习者应注意的重要条件。确定记忆速度要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基础,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当然,记忆速度是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的,每个人摸索出自己适当的记忆速度,是记忆成功的关键之一。

  14)限定时间记忆法

  大脑也有惰性,但遇到有时间限制的记忆,大脑就会自动地摆出“背水一战”的阵势,头脑的各部机能全部集中精力,通力合作对准要记忆的目标,这时记忆的效果极好。所以,当发觉自己记忆的效率不高的时候,也可限定时间进行记忆。

  15)分段记忆法

  一些冗长复杂的记忆内容,往往比较难记。大脑无法一下子接受这样多的信息,这时我们就不应从头背到底,而是应根据层次或自然段分成若干部分,而且最好每个段落里都找出一个中心。分段背诵,分段记忆。最后把它们串联起来。

  16)整体和部分相结合记忆法

  整体记忆是把一篇材料从头到尾地记忆,部分记忆是一段一段地分别记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方法记忆同一篇材料,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先把材料从头到尾读一两遍,然后逐段背,再把几段合起来背,最后再从头背到尾。

  17)变换内容记忆法

   连续进行内容类似的记忆,不如进行内容完全不同的记忆效果好。长时间做同样的事,人的注意力会涣散。记忆相同或类似的材料或事物,会互相抑制,混杂不清,很难使记忆确实地固定下来。记忆一段后休息一下,看看其他课程的复习资料或者消遣书,是解除头脑紧张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必须记忆许多类似材料时,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8)分类记忆法。

  可以把记忆对象分类、分项记忆,这就如同把材料放进一个一个的抽屉里,再按类别记忆。分类记忆的好处是专一、扎实,难点分散,便于各个击破,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条理化,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19)声音记忆法。声音有助于增强注意力,复习时可有意念出声音来,这样能提高记忆效果;也可以把要背的内容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

  20)特色记忆法。

  注意某一需要记忆的内容的特征,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帮助记忆;

  21)口诀记忆法

  把学习材料编成口诀、顺口溜,可以提高记忆效率,这样既能提高记忆的速度,又能使记忆保持长久,很长时间都不会遗忘。

  22)争论、提问记忆法

  对需要记忆的材料,大家通过争论和互相提问,加深印象,帮助巩固记忆。尤其是在考试前,同学之间互相提问,收效更大。在学习小组活动时很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23)复习巩固记忆法

  记忆的最大问题是遗忘。为了避免或减少遗忘,经常复习,对已经记忆的内容加以巩固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要结合作业题、练习题将所记忆内容反复练习,巩固成果。

  24)变换环境记忆法

  当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强烈的反抗性, 无论什么材料或事物一到脑子里就立刻被弹了出来,什么材料和事物也记不进去的时候,可以变换一下环境,比如从室内到室外,从教室到树林,由于环境的改变,头脑就会由纷乱中恢复过来,重新开始顺利地记忆。再者,改变环境之后进行记忆,也会有助于事后的想出,如果你考试时,一时想不出记忆的内容,但若能先想出在什么地方记住的,就可能引发出那些记忆的内容来。如果你是在开夜车强记,很难变换环境,那么你就换换姿势、换换用具等,即使是微小的变换,对你的记忆也会有所影响的。

  25)使用记忆法。这是一种通过使用来增强记忆的方法。使用既是一种学习过程又是一种重复过程。通过多次使用即多次重复可以加深印象,克服遗忘。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一般都不会忘记。

  26)综合记忆法。

  记忆时可配合口读、手写、心想,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27)全神贯注。

  记忆时要全神贯注,将记忆力全部集中到所需记忆的内容上。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关于监督学的学习,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法:

  1、理解监督学的基本架构及其与多学科之间的内在渊源,系统掌握监督学的基本内容,在提高监督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注意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培养思辨能力。

  2、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我国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实践出发,深入各类监督领域和直面监督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探索性、建议性的内容作一般了解即可。本课程的学习,以掌握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主,对探索性、建议性的内容只做一般了解。

  4、重点关注每章后面的重要概念、思考题以及部分章后面的案例思考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