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2012-05-09 09:18: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土地利用规划 |
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二、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由绪论和其他4章组成。主要内容为气候条件与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土地资源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土地资源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土地资源特性与土地利用管理和开发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专项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种农业生产用地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重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种农用地规划的原则和各种用地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并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和专业打下基础。
具体各章的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基本不考或占比例较小。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土地利用规划》,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安萍莉、孔祥斌编写。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5学时,张凤荣教授主讲,1999年12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每课内容安排如下:
序号 |
内容 |
1 |
1.地形地貌对土地特性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2.水资源对土地特性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
2 |
2.水资源对土地特性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3.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和国土概念的区别 4.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功能 |
3 |
5.合理利用土地与保护土地资源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4 |
7.农用土地规划 |
5 |
8.山地丘陵土地、风沙地、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开发规划 |
3.对各教学点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网上业务培训、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答疑等。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答疑。
周次 |
内容 |
1 |
在课程BBS互相认识 |
2 |
课程培训、答疑 |
10 |
教学情况交流 |
18 |
期末答疑(组织学生参加) |
四、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时间 |
章节 |
学习内容 |
教学安排 |
第1~2周 |
绪论 |
土地的基本概念、土地资源的特性与功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历史与展望 |
1.网上交流 2.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
第3~6周 |
第一章气候条件与土地利用和保护 |
热量条件与土地利用和保护、水分条件与土地利用和保护、风与土地利用和保护、地质条件与土地利用和保护、地形与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壤性质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中国土地的地域分布规律 |
1.学习小组活动 2.批改形成性考核1 3.组织实习1 |
第7~11周 |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和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几个专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
1.播放录像1~3 2.集中辅导答疑 3.批改形成性考核2 |
第12~15周 |
第三章农用土地利用规划 |
耕地利用规划、果园用地规划设计、牧草地利用规划、水产养殖用地规划 |
1.组织实习2 2.批改形成性考核3 |
第16~18周 |
第四章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 |
山地丘陵区土地开发规划、风沙地区的土地开发保护规划、湿地开发规划、废弃土地的复垦 |
1.播放录像4、5 2.学习小组活动 3.批改形成性考核4 |
第19周 |
期末复习 |
|
集中答疑及网上答疑 |
第20周 |
期末考试 |
|
|
五、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 |
主要内容 |
主要作用 |
时间安排 |
文字教材 |
系统介绍全部内容。 |
系统传授知识。 |
共18周,自学为主,学习小组学习、集中辅导答疑为辅 |
录像教材(VCD) |
重点讲解。 |
重点讲解、学习指导。 |
VCD配送、为学生播放或供借阅。 |
网上 |
大纲、大教研室活动、教师培训、随时邮件答疑 |
教学情况交流。 |
邮件随时,教学活动具体时间安排表见网上。 |
六、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生平时以自学为主,要求学生做自学笔记,每学完一章内容,自己学会归纳总结。独立完成每章后面的练习题。把学习中的问题记下来,及时提问。
应按照学生居住或工作区域要求学生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安排小组活动3次,达到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讨论的目的。辅导教师应根据学习小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至少参加其中1~2次活动并检查学习小组活动记录。
集中的电视课收视、辅导答疑、作业讲评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教学点应备有课程录像带或VCD供学生借阅。集中辅导答疑,一般不赞成搞成系统面授,辅导教师要提前看辅导课,了解主讲教师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自学中和形成性考核中的问题,应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辅导。
由于学生都是成人,且大部分是村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调查、座谈和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应根据各地条件,分次安排、完成。实习1,请有关人员介绍本县土地利用规划,做好记录;实习2,与有关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用地规划等)制定人员座谈,座谈前,拟定座谈提纲,按要求写座谈纪要,写在形成性考核册内;参加调查,要完成调查报告,要将调查报告填在形成性考核册中。调查、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点要认真组织。教师可以将调查实习中总结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省及中央电大老师交流、反馈。
形成性考核虽然分为4次,但应该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部分,学习一节就完成一节的题目,不留待最后集中突击完成。这个形成性考核的量是中等分量的,辅导教师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布置一些作业,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该适当补课。
请各位老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册,并及时把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