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019-09-20 15:55:54)
标签:
情感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日日、月月、年年面对繁复的对账报账、预算决算、报表账册,若没有踏实执著的内心,大抵会半途而废的。
孔子主张,人的一生要始终做到“执事敬”,就是指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一颗永不懈怠之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敬业,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敬畏之心又何谈热爱之心。在财务处工作二十余载,满眼目睹的就是身边会计人们的敬业与热爱,深深的打动着我也感染着我。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初入职场时,应该是90年代末的一个元旦前夜。那时会计的结账日期是12月31日,按照工作程序,在年终最后一天结束前,财务处结账后要将合并报表送至会计司,这样才算完成一年的工作任务。可是那日却出现了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所以汇总工作就只好往后拖延。
出纳、会计、复核等财务处的所有人员都在低头忙碌着。记得那时的会计都用算盘的,深夜10点,安静的大楼二层,只有最里边的财务处传出噼里啪啦算盘的响声,当然还有我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叫的尴尬声。
夜里11点30分左右,领导让我拿着合并报表送至会计司,到了七层会计司,看到那里是灯火通明,会计司会计处的所有人员都在那里忙碌着,坚守着自己的工作,看见我进来,张处长咧嘴一笑,“终于拿来了”,我说,“张处,您这里是不是也快结束了?”她说,“且着呢,还有分支行的。”唉,原以为我们最辛苦,没想到会计司的大会计更是辛苦啊。
那天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下雪了,很大的雪,元旦下雪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对于凌晨两点还在路上的人们,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财务处离家近的几位会计骑车走了,我和另外一位老会计因为家远,又没有末班车了,只好站到路边去打车。可是,根本没有出租车。在即将“冻僵”之际,我们只好走回单位,向交通处“求救”,还好,单位有值班司机,将我们两个送回了家。
虽然到家都已经是早上三四点钟了,可是却一点埋怨之心都没有,不是在说空话大话,而是觉得财务处还有会计司的所有会计,不论处长还是普通职工,不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对待工作都是那么的尽职尽责,那么的尽心尽力,他们这种精神状态感染了我,初入职场的我觉得,对待工作就应该是这种态度,这,才是人之根本。
记得,那时的财务处聘请了两位老阿姨,都是70多岁的人了,她们以前都是财务处的会计,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继续工作。看着满头华发的她们,我就想,这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为何还要在单位卖力工作呢,难道是为了临时工资,可是她们的家境都很富裕,那一点工资并不会让她们心动啊。
记得其中一位老太太姓江,我们都尊称她为江阿姨,江阿姨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的记忆力,处里不管是谁问什么账务上的事情,江阿姨都记得,甚至80年代谁有一笔借款至今未还,为何未还而成为呆账的事情,江阿姨都清清楚楚。“术业有专攻”,如果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和执著于自己的工作,怎么可能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如此精细了解。
克强总理曾经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仅指精致化的生产过程,可以落实在各个层面,只要具备了认真精神、敬业精神,都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而财务处这些认真敬业的会计们,虽然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做着重复的工作,但却怀揣着“哪怕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的朴素而伟大的思想,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普遍思想的传承啊。
当前,会计工作已经不是纯粹的核算职能,竞争激烈的市场,让会计日益演变为具备管理职能,企业向会计要分析、要效益、要价值,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掌握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要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还要能够站在企业领导者的角度具备全局观。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财务人员更是要精益求精于自己的本职,可以说,工匠精神是财务人员职业生涯中一直学习的方向。不仅能精细化管理复杂账目,更能火眼金睛为企业规避各类风险,无论处于财务处的哪个位置,都能将自己的工作熟悉到极致,用“工匠精神”时刻磨练自己,终将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会为企业增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