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我难忘的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张子君。
那时的张老师大概有三十多岁,圆圆的脸大眼睛,一说话嘴边就出现两个小笑涡,所以,即使她紧绷着脸教训我们时,我们也觉得她是温和而慈善的。
张老师的声音很好听,枯涩难懂的文言文自她嘴里念出来,竟是那般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将来也都能成为博学而寡利的人,屋陋而心实!”因为有了张老师,最不喜文的我,竟然将初中所有的文言文都烂熟于心。
张老师让我们每日写日记,每周写周记,她会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笔记本上,认真的进行阅示批改。记得,她曾经在我的一篇周记后边写过这样的几行字,“你还需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名著,储备知识,老师相信,认真努力的人总会发光!”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直至今日,不论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读几页书。
初一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排名是倒数十几名,初二时,语文成绩晋升到班里前十名,我们班一共四十五名学生。张老师比我还开心,她觉得有必要督促一下我父母,让他们更加关注我的学习,于是,对我进行了家访。
正是三伏天,走到我家时,她已满头大汗,后背的衬衫也湿透了黏在背上,她又胖,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的热。那时是八十年代,还没有空调,坐在闷热的屋里,摇着个大蒲扇,喝着我妈用茶缸子给沏的茉莉花茶,张老师就那样和我父母聊着对我未来的期许。她让我父母给我订《儿童文学》和《优秀作文》之类的杂志,有时间多带我去公园郊野走走,增长见识,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会局限于方寸之间。
也正因为张老师的劝导,父母每月都会尽量挤出一个休息日带我去公园转转,然后回到家中,必定令我写一篇游记。没想到,这也逐渐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后来竟然变成了我的爱好了。现在,每每出去旅游回来,都要在博客中写上一篇游记,有些游记竟然还被刊登在了旅游杂志上。
有人说,老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我觉得,老师更像是心灵的摆渡人,引领我们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甚而超越自我,指引我们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将我们送到成功的彼岸。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是人生之大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