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作的上海女人

(2014-12-12 11:46:44)
标签:

情感

杂谈

实话说,对上海女人没什么好感,觉得她们太作太矫情。但是上海女人对北方女人同样也没什么好感,认为我们太粗太豪放,这种不喜欢既然是相互的,所以也就扯平了。偶然间看了王安忆的《长恨歌》,突然间一下就转变了观念。怎么可能因为一部电视剧就转变了观念,但真真的确实如此。 

以前总觉得自己也还算是个精致女人,生活质量也还算上乘,在同事同学以及朋友们的赞赏声中也开始觉得飘飘然了。但是看了电视剧《长恨歌》,认识了王琦瑶这个上海女人,觉得和她相比,我真的活得就像一个沟里人。 

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她依然还保持着一个优雅女人应有的气质和品位,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她依旧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依旧吃着毛脚蟹,用家里德国制造的咖啡器具调制出一杯香浓美味的咖啡,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她的家里依旧布置的如旧上海繁华的缩影,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她虽然只能穿着列宁装,却巧妙的将其剪裁的极其合体,过去的织锦缎的旗袍,她会偶尔拿出来赏玩,也会在无人的时候偷偷穿上,并点上一根香烟,在缈缈的烟雾中,她会回味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她依旧不改浪漫的情怀,渴求一份真挚的爱情。虽然撞得头破血流,但是她不改,她认为活着不仅仅是活着,活着就要精彩。 

我的儿时是八十年代,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忙碌的,厨房永远是油烟的,家里永远是拥挤不堪的,虽然妈妈也是忙碌的擦擦洗洗,但是我从未感觉自己的家里是浪漫的,虽然妈妈也是爱美的,会用火钳烫烫头发,可是我印象中的她总是蓝色衣服和那一丝不苟的短发,儿时的家里从未摆放过鲜花,不是家徒四壁,而是没有那份情趣。印象中的妈妈是为了生活而在不停奔波的妈妈,是眉头紧锁的妈妈,是劳苦大众中的一员,她无暇顾及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她可以舍弃一切女人该有的乐趣,她认为活着就是受苦,这些都是应该的。 

我现在的生活远胜于妈妈,大环境变了,时代进步了。我可以小资,我可以时尚,我可以追求品味了;买了房子买了车,我觉得生活已经很美好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今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可以上网,我可以自由言论,偶尔喝喝咖啡吃吃牛排,我真的太幸福了;我可以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世界去旅游,我的生活真的是大大的改善了。 

但是,我算是精致女人嘛,这样的人生精致吗。对比王琦瑶,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太粗线条了。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倒退几十年,我会灰头土脸一身布衣如行尸走肉,忘记自己的理想,忘记自己的性别,为了活着而活着。即使光鲜如现在,我一样没有王琦瑶的心态,那是一种老式贵族,即使没落也依旧保有贵族的门面,而不甘于流于世俗的心态,我想即使我在修炼几十年,也难以有王琦瑶那样的姿态,那是骨子里的风情,学是学不来的。

上海女人是矫情,这种矫情是一种认真而又浪漫,且不违背自己追求幸福的一种人生态度,这辈子的我是北京女人,希望下辈子能托生在上海,做一回上海女人,真正的感受一下上海女人的“小作”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