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慰祖:"歙派"篆刻大师、“歙中四子”——隶书八言联

(2016-11-02 00:08:58)
标签:

莲舫”铜印

歙中四子

程邃

“遗稿天留

分类: 书画展销

http://s15/mw690/001KXTSmzy765kbY9iu2e&690

http://s9/mw690/001KXTSmzy765kc3Tvye8&690

http://s3/mw690/001KXTSmzy765kcpulI72&690
作者:巴慰祖
尺寸:236×47cm×21
款识:隽堂巴慰祖。
印鉴:巴慰祖印、予藉
释文:道不远人子臣第友;下联:学惟逊志礼乐诗书。
说明:洒金笺本;原装原裱。
价格:电话咨询(18637510688 )邮箱:597734504@qq.com微信公众号:pdsshsc
释义:
       “道不远人”出自《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所谓“道”者,天道也,人道也。修大道,须先修人道。人道备则天道不远,人道是什么?就是子、臣、悌、友;此联大意是:如果你感到道远离你而去,那是你失去了五常之德,自远道,非道远人。想不远道,你就尽到忠、孝、悌、信。下联“学惟逊志”出自《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礼乐诗书”出自《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土。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下联大意是:要以虚心谦让的态度治学礼乐诗书,只有屈己执谦,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才可不远离道。

作者简介:
      巴慰祖,清(1744--1793),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徽州歙(今黄山市歙县)人。清代篆刻家,官候补中书。与程邃、胡唐、汪肇龙为“歙四子”,能得汉印精髓。
      巴慰祖少读书,无所不好,亦无所不能。弆[jǔ]藏法书、名画、钟鼎、尊彝甚伙。时伪作古器,脱手如数百年物,虽精鉴者莫能辨。尝制铜都承盘,字体抚散氏盘酷似。所画山水、花鸟皆工,然不耐皴染,成幅者绝少。人得其残稿,独珍重爱惜之。
      巴慰祖临摹古印,浸淫秦汉,功底非凡,得汉印之神而又有自己的特色,他的篆刻喜用“涩刀”,直追秦汉,境界甚高,成为清代中期一位声名显赫的篆刻大家。
      巴慰祖治印初学皖派大师程邃,后来改学汉代古印,构思奇巧、章法缜密,得汉印之神而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卓然成为篆刻大家。他的印作构思精巧,工致挺秀,章法多样,富于变化。他继程邃而后起,印风与程邃相近,风格却更为淳朴规范,典雅工稳,有流畅挺秀、工致细润的美感。后人赞他的印章“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
      巴慰祖自刻的“莲舫”铜印一枚,庄严典重,温厚静穆,上密下疏,平稳自然。他制作的朱文印“遗稿天留”,石质雕刻精美,印文构造精密,线条畅达,神采飞扬,具金石意趣。白文印“深得酒仙三昧”,为寿山红半山巧色巧雕双狮钮印章,工整秀劲,构思极精,字体紧凑,疏中有密,笔道变化多端,朱底厚重,白底跃动,耐人玩味。巴慰祖作印,无论朱白、无论大小,皆能紧紧把握住稳健、静穆的格调,无丝毫浮躁之气。因而,他比当时的印家更多了一分深邃感。这应该与他力摹古玺汉印,仿制青铜彝器,琢砚造墨,长期把玩上古器物,心摹手追大有关系。
              【歙中四子】
      指清代安徽歙县程邃与他的弟子巴慰祖、胡唐、汪肇龙四位篆刻家。篆刻一道,自何震以来,几成徽州"乡技"。好之者、习之者、擅之者如云,印史留名之大家在百人以上。所以黄宾虹说"篆刻之学,昔称新安,甲于他郡"(《叙摹印》),又说"篆学图画,多出新安,殆非过语"(同上)。徽州篆刻家亦层出不穷、连绵不绝。程邃之后,徽州印章之道更炽,甚至出现了许多家族几代人都为篆刻名家的现象,但大多数人皆在程邃印风的统治之下难以超越。这期间一些流寓杨州一带的新安篆刻家与"杨州八怪"中擅长篆刻的书画家一起,努力探求印章的新形式,创作了一些颇有可观之处的作品。值得一提,直到程邃去世七八十年以后,"徽派篆刻"方又有了"重量级"的人物的出现。其中一脉则是巴慰祖(1744—1793)、胡唐(1759—1826)、汪肇龙(1722—1780年)等人。这三人因皆是歙县人,与程邃一起故被并称“ 歙中四子”。
       程邃治印初以文、何为宗,后自立门户,力求变法,以古籀、钟鼎文入印,尤其是吸收了秦朱文印的特点和长处。章法严谨,铁笔古健,面目一新。传其学的巴慰祖、胡唐(一名长庚,字咏陶,又字子西、西甫,号聘翁、木雁居士、城东居士,为巴慰祖的外甥),汪肇龙(亦作肇漋,宇稚川。)四人篆刻特点相近,均为善以涩刀拟古,笔力崭然,不假修饰,自然入妙,并且又都是歙县人,故有此统称。从程邃到胡唐,徽州印人沿着追踪秦汉,从钟鼎尊彝款识和玺印形式上吸取营养的创作道路上不断进取,终于趋于成熟,形成风格。这种整整隔了两代人的归类却也少见,亦可统称为"歙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